漢元鼎六年(前111)屬始安縣地。唐至德二年(757)為臨桂縣地。1913年屬臨桂縣東江鎮,1940年屬桂林市東江鎮,1950年為第四區,1955年改東江、漓江2街道,1958年東江、漓江街道合并改東江公社,1966年分設東江、漓江公社,1979年2公社合并置七星區。
1996年底行政區劃調整前,七星區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約9.2萬人,轄七星、龍隱、碼坪、桂大、會仙、漓東、月牙、獅子嶺、大園盤、五里店、梨子園、穿山、五通、六合、花園、臨上、泥灣、花橋、河東、新生、臨下、漓江22個居委會。區政府駐馬坪街。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準對桂林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劃作相應調整:擴大七星區的行政區域,將原郊區的穿山鄉(不含清風、安新兩個村)、朝陽鄉劃歸七星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馬坪街。12月21日,《桂林市政府關于調整市轄區行政區劃的通知》(市政[1996]155號)決定:七星區管轄穿山鄉(不含清風、安新兩個村民委員會)、朝陽鄉,14個村民委員會,73個自然村。全區總面積83平方千米,總人口13.6萬人。
1997年6月13日,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于1988年5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七星區合并,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城區工作、農村工作三位一體的新格局)。機關駐地設在驂鸞路26號高新開發大廈內。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七星區總人口227278人,其中:七星街道94648人,東江街道62733人,穿山鄉37882人,朝陽鄉32015人。
2003年七星區行政區劃
001 七星街道 轄碼坪、龍隱、七星、石油六公司、桂大、漓東、大園盤、毅峰、穿山東、穿山、施家園、一機聯合、師大育才、橫塘、輪胎廠15個社區居委會。
002 東江街道 轄花園、五通、漓江、匯通、六合、社山橋、朝陽、羊角山、辰山、電子工業學院10個社區居委會。
200 穿山鄉 轄西南、湖塘、丫吉、巖前、新建、合心6個村委會。
201 朝陽鄉 轄西南、湖塘、丫吉、巖前、新建、合心6個村委會。
2005年7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90號)同意撤銷七星區穿山鄉,改設街道辦事處,以原穿山鄉的行政區域為該街道辦事處的轄區。調整后,七星區轄3個街道、1個鄉:七星街道、東江街道、穿山街道、朝陽鄉。
2010年9月設立漓東街道,面積約11.55平方千米,下轄毛塘路、毅峰、大圓盤等8個社區,居民2萬余戶,總人口6.4萬人。2012年7月26日漓東街道英才社區居委會掛牌成立(該社區位于英才科技園內,服務范圍包括英才科技園、鐵山工業園和北大公館居民住宅小區,有轄區單位32家、居民1515戶,總人口4600人)。
(注:東江街道桂林電子工業學院社區已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