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因明蒙古族阿祿額爾喀率部于此駐牧,分為四子,故稱四子王部落。據《蒙古游牧記》:“元太祖牙哈布圖哈薩爾十世孫諾延泰有四子,分牧而處,后遂名四子王旗。”
金屬西京路。元為凈州路。明為察哈爾部林丹罕右翼屬地。清朝封給元太祖胞弟后裔,1649年始稱四子王旗。
1996年?,四子王旗面積25513平方千米,人口20.9萬人,其中蒙古族占6.2%,轄1個鎮、10個蘇木、15個鄉:烏蘭花鎮、衛境蘇木、巴音敖包蘇木、白音朝克圖蘇木、白音花蘇木、吉爾嘎朗圖蘇木、紅格爾蘇木、烏蘭哈達蘇木、查干敖包蘇木、查干補力格蘇木、腦木更蘇木、三元井鄉、大井坡鄉、大黑河鄉、太平莊鄉、巨巾號鄉、東八號鄉、吉生太鄉、吉慶鄉、西河子鄉、烏蘭花鄉、忽雞圖鄉、庫倫圖鄉、供濟堂鄉、活福灘鄉、朝克文都鄉。旗政府駐烏蘭花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四子王旗總人口180568人,其中:烏蘭花鎮36645人,供濟堂鄉10879人,吉慶鄉7733人,吉生太鄉9324人,大井坡鄉8005人,巨巾號鄉13080人,大黑河鄉7093人,太平莊鄉5434人,西河子鄉8267人,東八號鄉7317人,活福灘鄉7032人,庫倫圖鄉5154人,忽雞圖鄉6091人,三元井鄉6135人,朝克文都鄉6897人,烏蘭花鄉8312人,查干補力格蘇木2404人,烏蘭哈達蘇木2799人,白音朝克圖蘇木6277人,查干敖包蘇木2568人,腦木更蘇木1932人,衛境蘇木2871人,白音敖包蘇木1838人,白音花蘇木2925人,紅格爾蘇木2594人,吉爾嘎郎圖蘇木962人。
2000年?,全旗總面積25513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多人。轄1個鎮、10個蘇木、15個鄉、1個牧場、1個開發區。
2001年,四子王旗撤并4個面積較小的鄉(蘇木),57個行政村(嘎查)。調整后,全旗轄1個鎮、11個鄉、10個蘇木:烏蘭花鎮、供濟堂鄉、吉生太鄉、大井坡鄉、巨巾號鄉、大黑河鄉、西河子鄉、東八號鄉、活福灘鄉、庫倫圖鄉、忽雞圖鄉、烏蘭花鄉、查干補力格蘇木、烏蘭哈達蘇木、白音朝克圖蘇木、查干敖包蘇木、腦木更蘇木、衛井蘇木、白音敖包蘇木、白音花蘇木、紅格爾蘇木、吉爾嘎郎圖蘇木。
2003年?,設立江岸蘇木。2003年,全旗轄1個鎮、11個蘇木、11個鄉、1個牧場。
2006年,撤銷烏蘭花鄉、巨巾號鄉,將烏蘭花鄉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和巨巾號鄉的3個村(巨巾號、阿力善圖、大南坡)并入烏蘭花鎮;撤銷吉生太鄉、大井坡鄉,和巨巾號鄉的2個村(溫都花、海卜子)合并設立吉生太鎮;撤銷西河子鄉、大黑河鄉,并入東八號鄉;撤銷庫倫圖鄉,設立庫倫圖鎮;撤銷供濟堂鄉,設立供濟堂鎮;撤銷活福灘鄉,將活福灘鄉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和巨巾號鄉的3個村(小東營、大清河、麻黃洼)并入忽雞圖鄉;撤銷白音朝克圖蘇木、烏蘭哈達蘇木,將2蘇木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并設立白音朝克圖鎮;撤銷白音花蘇木、巴音敖包蘇木,將白音花蘇木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和巴音敖包蘇木的補力格嘎查并入紅格爾蘇木;撤銷衛境蘇木,將衛境蘇木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和巴音敖包蘇木的2個嘎查(達賴、夏布格)、腦木更蘇木的江岸嘎查并入江岸蘇木;撤銷查干敖包蘇木,將查干敖包蘇木的3個嘎查(白音補力格、白音烏拉、敖包圖)并入查干補力格蘇木;撤銷吉爾嘎郎圖蘇木,和查干敖包蘇木的山達來嘎查并入腦木更蘇木。
2009年,全旗總面積25513平方千米。總人口216990人,其中農業人口13.05萬人,牧業人口19557人;蒙古族18902人,回族837人,滿族1086人。轄4個蘇木、2個鄉、5個鎮和1個牧場。
2012年,恢復大黑河鄉、巴音敖包蘇木。調整后,全旗轄5個鎮、5個蘇木、3個鄉:烏蘭花鎮、吉生太鎮、庫倫圖鎮、供濟堂鎮、白音朝克圖鎮、紅格爾蘇木、江岸蘇木、查干補力格蘇木、腦木更蘇木、東八號鄉、忽雞圖鄉、大黑河鄉、巴音敖包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