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金山區轄鎮。位于區境西部。常住人口82477人(六普)。轄6個居委會、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青楓公路281號地處滬浙結合部,滬杭鐵路在此過境,是上海西大門。。
【沿革】明代稱風涇鎮。宣德五年(1430年)起,鎮分南北,南鎮屬嘉善,北鎮屬華亭。1914年為松江縣楓涇市,1929年為第十一區,1935年為第五區,1949年為楓涇區。1951年鎮南半部由浙江嘉善縣劃歸松江縣。1957年分設楓涇鎮(為縣屬鎮)、楓圍鄉,1966年劃歸金山縣。1993年撤銷楓涇鎮、楓圍鄉,設立楓涇鎮。轄境東鄰興塔鎮,北接松江縣、青浦縣,南、西與浙江嘉善縣接壤,鎮政府駐楓涇。1995年末,面積54.34平方千米,人口4.06萬人,轄青楓、友好、中心、文化、和平、新楓等7個居委會和新園、中洪、步楊、俞匯、新春、廟港、農興、錢明、長安、長征、王圩、盛新、楓南、新華、新義、徐涇、明星、養義、菖梧、團新20個行政村。2004年轄和平、中心、友好、新楓、白牛新村、楓陽6個居委會和新園、中洪、俞匯、新春、農興、錢明、長征、盛新、新華、新義、新新、菖梧、團新13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楓涇鎮、興塔鎮,設立新的楓涇鎮。
2005年1月12日,金山區人民政府(金府發[2005]9號)批復同意撤銷楓涇鎮中心居委會建制:撤銷中心居委會建制。中心居委會原管轄區域以新涇路為界,新涇路以南劃歸友好居委會管轄,新涇路以北劃歸和平居委會管轄。調整后的和平居委會下轄清水路中大街(北)、生產街、新街(東)、新涇路、新街(西)、和平街、油車街、北大街、思古弄、橋灣里、趙家弄、幸福新村,總戶數為1526戶;調整后的友好居委會下轄界河弄、馮界弄、新涇路(南)、新涇路(北)、中大街(南)、南大街、友好街、田園路(部分)、河沿街、圣堂弄、糖坊街、正慧弄,總戶數1460戶。
【郵編】201501【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10116102:~001 121和平居委會 ~005 121友好居委會 ~006 121新楓居委會 ~007 121白牛新村居委會 ~008 121楓陽居委會 ~009 123興塔居委會 ~201 220新元村 ~202 220中洪村 ~204 220俞匯村 ~205 220新春村 ~206 122農興村 ~207 220錢明村 ~209 220長征村 ~211 220盛新村 ~213 220新華村 ~214 220新義村 ~216 220新新村 ~218 220菖梧村 ~219 220團新村 ~220 220雙廟村 ~221 220興塔村 ~222 220五一村 ~223 220貴涇村 ~224 220新黎村 ~225 220下坊村 ~226 220泖橋村 ~227 220韓塢村 ~228 220衛星村 ~229 220五星村
原【興塔鎮】1934年建興塔鄉,1948年撤銷,1957年復為鄉,1958年成立興塔公社,1984年改為鄉,1993年撤鄉建鎮。轄境東鄰朱涇鄉,西連楓涇鎮,南與浙江平湖縣、北與松江縣接壤,鎮政府駐興塔。1995年末,面積37.36平方千米,人口2.71萬人,轄寒涇、曹都、衛星、雙廟、泖橋、洋涇、光榮、毛家、新光、興塔、新泖、黎明、下坊、潛莊、五一、蔣浜、韓塢、成功18個行政村。2004年轄興塔居委會和雙廟、興塔、五一、貴涇、新黎、下坊、泖橋、韓塢、衛星、五星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興塔集鎮內,郵編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