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正定、獲鹿兩縣轄地,1941年3月劃歸市轄,屬三、六兩區;1947年12月全市改劃為八個區,這里主要屬五、八兩區;1950年8月五、六、七、八4個區合為五、六兩個區,這里屬五區;1953年12月五、六兩個區合并為郊區,這里即屬郊區。
1958年正式建區,以轄區長安路命名為長安區(1958年10月實行城市公社后,曾一度成立長安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與區人委為一套機構兩個牌子);1968年改稱東方紅區;1980年復名長安區。長安區寓意長治久安。
1996年,長安區面積28.1平方千米,人口約37.7萬人,轄9個街道:裕華路街道、建設大街街道、青園街街道、躍進路街道、育才街街道、東大街街道、談南路街道、裕東街道、河東街道。區政府駐談中街。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長安區常住總人口401074人,其中:建設大街街道38921人,青園街街道27545人,談南路街道27013人,育才街街道34835人,躍進路街道46134人,裕東街道72731人,河東街道89041人,東大街街道86366人,裕華路街道68488人。
2001年1月22日,國務院(國函[2001]10號)批復同意將長安區的裕東、裕華路、東大街3個街道劃歸裕華區管轄;將正定縣的西兆通、南村2個鎮和原郊區的談固鄉的談固、南翟營、北翟營、土賢莊、白佛、白佛口6個村以及南高營鎮的南高營、北高營、東古城、西古城4個村劃歸長安區管轄。3月,正式將長安區的裕華路、東大街、裕東3個街道劃歸裕華區管轄,將正定縣的西兆通鎮、南村鎮2個鎮和原郊區的高營鎮(共3個鎮35個行政村)劃歸長安區管轄。
長安區行政區域界線:從裕華東路中心線與建設南大街中心線交匯點起,沿裕華東路中心線向東至京深高速公路西路基沿線,沿高速公路西路基沿線向北至石德鐵路上行線中心線,沿石德鐵路上行線中心線向東至藁城市界,沿藁城市界向北至滹沱河中心線,沿滹沱河中心線向西至勝利北大街中心線,沿勝利北大街中心線向南至石津總干渠中心線,沿石津總干渠中心線向東南至北二環東路中心線,沿北二環東路中心線向西至勝利北大街中心線,沿勝利北大街中心線向南與建設北大街中心線相接,沿建設北大街中心線向南至界線起點。
2002年,長安區面積127.3平方千米,人口約40.5萬人。轄8個街道、3個鎮,55個社區、35個行政村。區政府駐談中路1號。
?年,談固街道面積5.56平方千米,人口42696人,駐躍進路197號,轄3個行政村、8個社區;長豐街道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30550人,駐北翟營村,轄3個行政村、5個社區;建北街道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26944人,駐棉一生活區,轄6個社區;廣安街道面積2平方千米,人口36454人,駐棉四生活區,轄8個社區。育才街道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37430人,駐華藥一生活區,轄8個社區;河東街道面積4.27平方千米,人口67334人,駐中山東路446號,轄17個社區;躍進街道面積4.87平方千米,人口30101人,駐翟營大街30號,轄7個社區;青園街道面積2.45平方千米,人口31247人,駐廣安大街12號,轄6個社區;高營鎮面積28.1平方千米,人口37270人,駐南高村,轄4個行政村;西兆通鎮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37425人,駐西兆通村,轄11個行政村;南村鎮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33951人,駐南村,轄14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長安區常住總人口479801人,其中:建北街道35914人,青園街道31859人,廣安街道40249人,育才街道39217人,躍進街道37827人,河東街道56962人,長豐街道47531人,談固街道72039人,西兆通鎮45711人,南村鎮38608人,高營鎮33884人。
2014年9月9日,國務院(國函[2014]122號)批復同意將原橋東區的中山東路、阜康、建安、勝北4個街道和桃園鎮劃歸長安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