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地區轄縣。位于省境中西部。面積1433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5鎮6鄉。縣政府駐城關鎮。(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1997年左右資料)
城關鎮 縣政府駐地。1958年建城關公社,1984年設鎮。位于縣境中部。209國道、307國道、孝柳鐵路過境。面積160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北街、南街、喬家溝、喬則溝、桃花峁、沿家峪、沙嘴、石家灣、陳家灣、太高、后溝、崔家嶺、郝家嶺、段家莊、邢家嶺、棗莊、蒼灣、韓尾溝、萬年飽、柏家峪、雷家溝、柳溝、邢家塔、馮家嶺、弓家灣、龐家會、車鳴峪、陽坡塌、石家河、棗林、駕家嶺31個行政村。名勝古跡有戰國古城遺址、柏土穴瓜山。
金羅鎮 1958年建金羅公社,1984年設鎮。距縣城15千米。209國道、307國道、孝柳鐵路過境。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金羅、墕頭、馮家山、背陰板、王家垣、東合、西合、翟家山、土河、堯峪、西坡、毛港、白草、大石磧、寨則、溝門上、天凹、港里、道棠、高家墕、北坡、郝家畔、水峪、朱家店、殿則、岔上、溝底、高家溝、胡家嶺、益家村30個行政村。
暖泉鎮 1958年建暖泉公社,1984年設鎮。距縣城60千米。萬沙公路過境。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暖泉、義灣則、堡村、下垣、王家、沙塘、深墕、寺溝、孫家塔、中莊、宣化莊、桔槔、岳家山、寺底、神水溝、高崖頭、正十嘴、港村、馮家圪臺、杜家溝、土士、任家垣、青樓、乾村、橋上、喬家塔、廟溝、瑪瑙墕、蘭家莊、柳樹溝、前岔溝、雷家莊、韓家莊33個行政村。
枝柯鎮 1958年建枝柯公社,1984年設鎮。位于縣境東南部。中汾線、307國道、孝柳鐵路過境。面積210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枝河、麻子山、武家山、張家溝、會灣、沿落溝、韓家山、上橋、馬家峪、天井溝、康家塌、前嶺、秋峪、福嶺、北大井、前師峪、西陽、后師峪、三角莊、獐鳴、師莊、谷羅溝、南大井、閻家峪24個行政村。
武家莊鎮 1958年建武家莊公社,1984年設鎮。距縣城35千米。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武家莊、南垣上、陽塌、劉家山、草坪、榆坪、莊頭、石口頭、前梁、福祿峪、郝家塌、上莊、牧峪、高家莊、黃柏峁、留慈、堡則塌、劉家圪垛、安家塌、喬家莊、井溝、后溝、普善莊、馬畔爾、盧家塌25個行政村。
吳家峁鄉 1958年建吳峁公社,1984年改鄉。距縣城25千米。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吳家峁、水峪溝、劉家墕、劉家塌、后嶺、墕村、高家嶺、楊家圪塔、上棗林、后岔溝、樹則嶺、上馮家坡、上寺頭、棒棒山、廟底、任家塌、虎頭峁、王家嶺、碾墕、羅家墕、官道山、九盤嶺、岔溝、石棚頭、炭窯溝、棗埜穴瓜、槐樹嘴、土虎墕28個行政村。
下棗林鄉 1958年建下棗林公社,1984年改鄉。距縣城12.5千米。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下棗林、付家塌、背崖底、裴家峪、米家塌、馮家坡、龍家莊、神圪塔、穆家莊、軒道嘴、陽坡、西郭家山、賀家墕、韓家坡、龍天廟、翟家嶺、陶家嶺、背坡、朱家莊、上羅侯、郝家圪旦21個行政村。
張家莊鄉 1958年建張家莊公社,1984年改鄉。距縣城45千米。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張家莊、北溝、桑梨、南曲、后劉家莊、南穆家垯莊、郝家圪、天神廟、廟梁、馮家莊、馮家岔、塌上、南嶺上、前劉家莊、寺上、付家嶺、羅家塔、石盤上等19個行政村。
張子山鄉 1958年建張子山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張子山、張家墕、后王社、南墕、古家嶺、后墕、石碣、柏樹墕、韓家山、會科、付家墕、羅家峁、趙家山、柳家峁、寺墕、介羅、王家山、范家山、藺家墕、神樹峁、前王莊、梁家墕、南土則等24個行政村。
劉家坪鄉 1958年建劉家坪公社,1984年改鄉。距縣城22.5千米。國道209過境。面積210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轄劉家坪、弓陽、鬧泥、塌上、河底、橋子、曹家峪、開府、鳳尾、圪塔上、關上、大營、石板上、神堂峪、晉洲營、賈山底、任家灣、落家坡、石寶莊19個行政村。文物有“紅軍關上紀念碑”。
蘇村鄉 1958年建蘇村公社,1984年改鄉。距縣城15千米。朱蘇公路過境。面積59.9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轄青蒿、郭家山、齊家山、姚家嶺、長嘴、禪房、閻家山、弓家梁、郝家墕、蘇村、莊上、熊熊山、于家山、張家嘴、沈家峁、椿樹坪16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