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的開拓始于竹塹古城,也就是今日的新竹市。
1945年10月臺灣正式歸還。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將日本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并將日本統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新竹縣管轄區域:東為大溪區角板鄉馬波坤山頂,位于東經121°28′34″;西為苗栗區苑里鎮房里,位于東經120°37′17;″南為大湖區卓蘭鄉卓蘭,位于北緯24°17′10″;北為桃園區蘆竹鄉坑子口,位于北緯25°7′9″。北橫切桃園臺地,大 嵌溪河谷及阿里山山脈劃一線與臺北縣為界,東以玉山山脈的分水嶺與臺北、臺中二縣為界,南以大安溪河谷與臺中縣為界,西臨臺灣海峽,內涵新竹市。面積滿潮時為4342.8727平方千米,人口777637人。管轄新竹、中壢、桃園、大溪、竹東、竹南、苗栗、大湖等8區,共42個鄉鎮(10鎮、32鄉)。縣政府初設于新竹市,后遷于桃園區桃園鎮,以桃園郡役所為縣政府。
1948年12月5日,苗栗區通霄鄉改為通霄鎮。1949年3月,撤銷大溪區。
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原新竹縣合新竹市分為桃園、新竹、苗栗三縣。新竹縣管轄新竹市及新竹、竹東二區,計1市(7區)14鄉鎮,326060人,面積1482.4654平方千米。縣政府設于新竹市。
1953年4月1日,竹北鄉的舊港里劃歸新竹市;大眉村內的松柏林劃歸紅毛鄉,設立松林村。1956年7月1日,紅毛鄉更名為新豐鄉。1982年7月1日,新竹縣新竹市及新竹縣香山鄉合并改制為省轄市,稱為臺灣省新竹市。1988年10月31日,竹北鄉改制為縣轄市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