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三年始設大智坊。1953年設江岸區人民委員會,1954年改為街道,1968年曾撤,1980年設為江岸區人民政府。
1996年,江岸區面積64.2平方千米,人口約61萬人。轄15個街道、2個鄉:一元街道、大智街道、上海街道、車站街道、四唯街道、永清街道、球場街道、西馬街道、勞動街道、臺北街道、花橋街道、二七街道、新村街道、丹水池街道、岱山街道、后湖鄉、諶家磯鄉。區政府駐黎黃陂路25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江岸區總人口723118人,其中:上海街道28411人,大智街道29898人,一元街道22128人,車站街道26597人,四唯街道30121人,永清街道31339人,西馬街道57073人,球場街道35630人,勞動街道69771人,二七街道88095人,新村街道64711人,丹水池街道44067人,岱山街道13849人,臺北街道32880人,花橋街道106462人,諶家磯街道5189人,后湖鄉36897人。
2004年末,江岸區面積64.24平方千米,總人口788609人。轄16個街道、1個鄉,158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
2005年,岱山、丹水池2個街道合并為新的丹水池街道;撤銷后湖鄉,設立后湖街道。2005年末,江岸區轄16個街道:上海街道、大智街道、一元街道、車站街道、四唯街道、永清街道、西馬街道、球場街道、勞動街道、二七街道、新村街道、丹水池街道、臺北街道、花橋街道、諶家磯街道、后湖街道。共有16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
2007年末,全區總面積69.87平方千米,總人口736041人,轄16個街道以及百步亭花園社區,169個社區、20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江岸區常住總人口895957人,其中:上海街道25425人,大智街道35087人,一元街道24827人,車站街道25069人,四唯街道32234人,永清街道18545人,西馬街道61595人,球場街道26139人,勞動街道71910人,二七街道81312人,新村街道68916人,丹水池街道57768人,臺北街道38531人,花橋街道131229人,諶家磯街道16197人,后湖街道137279人,百步亭花園43894人。
2011年,撤銷上海街道,將其管轄區域并入一元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岳飛街7號;以武漢大道(金橋大道段)為界,在原后湖街道轄區內設立塔子湖和后湖兩個街道,辦事處駐地分別為興業路145號、金橋大道24號。(武民政[2011]117號)
2011年末,全區總面積64.24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683528人,其中農業人口1635人。轄16個街道,147個社區、14個行政村。(武漢年鑒2012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