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古為“百越”之地,本泛指嶺南。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蒼梧郡、廣信縣。今縣境曾為漢廣信縣、猛陵縣(唐改孟陵縣)、三國新寧縣(后改寧新縣)、晉農城縣(后改遂城縣)屬地。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廣信縣為蒼梧縣。以后各朝均為州、道、路、府治所。
民國元年(1912年)廢縣設府,蒼梧縣并入梧州府。民國二年廢府復道,復設蒼梧縣。1950年1月,蒼梧縣與梧州市分治。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15號)將梧州地區的蒼梧縣劃歸梧州市管轄。1984年1月,蒼梧縣正式劃歸梧州市管轄。
1952年5月,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梧州遷至龍圩。全縣轄大區5個,鄉鎮37個。1958年撤區鄉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改公社建制為鄉建制。1988年12月,8個鄉改為鎮。1993年11月全部鄉改為鎮。至此,蒼梧縣轄18個鎮:龍圩鎮、廣平鎮、大坡鎮、新地鎮、人和鎮、林水鎮、嶺腳鎮、倒水鎮、長發鎮、獅寨鎮、京南鎮、夏郢鎮、旺甫鎮、六堡鎮、梨埠鎮、木雙鎮、石橋鎮、沙頭鎮。
1996年4月,龍圩鎮、林水鎮合并為龍圩鎮。調整后,蒼梧縣轄17個鎮。全縣總面積4273.4平方千米(約占廣西總面積1.8l%),總人口約58萬人?h政府駐龍圩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蒼梧縣總人口646855人。其中:龍圩鎮73615人,大坡鎮48422人,廣平鎮60055人,新地鎮57352人,人和鎮25761人,嶺腳鎮28004人,倒水鎮35536人,長發鎮20233人,京南鎮19324人,獅寨鎮17411人,旺甫鎮40586人,夏郢鎮45546人,六堡鎮23426人,梨埠鎮30838人,木雙鎮14546人,石橋鎮51490人,沙頭鎮54710人。
2001年,全縣轄17個鎮,243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總人口66.51萬人。
2003年1月2日,國務院(國函[2003]1號)批準同意將蒼梧縣倒水鎮劃歸長洲區管轄;將蒼梧縣旺甫鎮劃歸萬秀區管轄;將蒼梧縣夏郢鎮劃歸蝶山區管轄。2月,行政區劃調整,夏郢鎮、旺甫鎮、倒水鎮分別劃歸市轄3個區管轄,至此,全縣轄14個鎮:龍圩鎮、大坡鎮、廣平鎮、新地鎮、人和鎮、嶺腳鎮、長發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梨埠鎮、木雙鎮、石橋鎮、沙頭鎮,共有197個村(居)民委員會,3535個村民小組,人口54.51萬人。
2005年6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66號)同意調整蒼梧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撤銷人和鎮,整建制并入嶺腳鎮,嶺腳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長發鎮,整建制并入京南鎮,京南鎮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后,全縣轄12個鎮:龍圩鎮、大坡鎮、廣平鎮、新地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梨埠鎮、木雙鎮、石橋鎮、沙頭鎮。
2013年,《國務院關于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調整梧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3]25號)同意:設立梧州市龍圩區,以蒼梧縣的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的行政區域為龍圩區的行政區域,龍圩區人民政府駐龍圩鎮政賢路18號;將原萬秀區的旺甫鎮劃歸蒼梧縣管轄;蒼梧縣轄石橋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木雙鎮、梨埠鎮、沙頭鎮、旺甫鎮,蒼梧縣人民政府駐地由龍圩鎮政賢路18號遷至石橋鎮東安街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