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Shuǐkǒushān Zhèn]零陵區(qū)轄鎮(zhèn)。位于永州市零陵區(qū)西南端,都龐嶺西麓,距零陵城區(qū)53千米,東臨水口山國營林場與雙牌相望,南接大慶坪鄉(xiāng)通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全州縣,西與石巖頭鎮(zhèn)、珠山鎮(zhèn)交界,東北與梳子鋪鄉(xiāng)接壤,是兩省、區(qū)三縣交界之處。鎮(zhèn)政府駐水口山居委會,轄中井山、楚陽、山巖、樂園山、羊角井、楊梅嶺、馬驢橋、排頭邊、杰塘、長塘、青龍?zhí)痢⒋笮碌椤⒗洗謇铩⑸险茉础⒒苋~山、渣沐、蔣家村、梁衙里、躍家、新橋、坪夫橋、和家、趙家、毛溪橋、樓子底、楊梅塘、大柏塘、小柏塘、芮家、西樓、禾木山、大皮口、大樹腳、水口山、羊角石山、巖門前、夏大、莊家、臘巫山、馬子江、高田、板田、三壇峰、石凡、拱門、牛塘尾、下井、大塘、蔣家塘49個村和水口山1個居委會。
【沿革】南嶺山脈的柴君山麓之水,與境內(nèi)梅溪河匯于對門山狹地,形成鎖住水口之勢,故名“水口山”。自明代起,沿用至今,水口山由此得名。清代中期,東岸建街為圩,解放后河西又建新街,成為當(dāng)時零陵縣西南最大的農(nóng)村集市。解放初水口山為第十區(qū),轄羊角井、水口山、馬子江、中心鄉(xiāng)4個鄉(xiāng);1956年撤區(qū)并鄉(xiāng)時并為中心、水口山鄉(xiāng);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友誼公社;1961年置水口山公社。1984年改為水口山鄉(xiāng)。1986年經(jīng)省政府批準水口山撤鄉(xiāng)建鎮(zhèn)。
1995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將長塘、毛溪橋、水口山、馬子江四個鄉(xiāng)鎮(zhèn)合并為水口山鎮(zhèn);面積150.9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鎮(zhèn)政府駐水口山,轄水口山、羊角石山、西樓、芮家、楊梅塘、大樹腳、禾木山、樓子底、小柏塘、大柏塘、大皮口、長塘、中井上、楚陽、山巖、樂園山、羊角井、楊梅嶺、馬驢橋、排頭邊、青龍?zhí)痢⒔芴痢②w家、禾家、躍家、梁衙里、上哲元、卉葉山、毛溪橋、李子橋、平福橋、渣木、蔣家村、新橋、莊家、馬子江、夏大村、拱門、下井、大塘、三壇峰、高田、牛塘尾、臘巫山、蔣家塘、巖門前、石凡、板田48個行政村和老街、大樹腳、大柏塘3個居委會。
【郵編】425021【2011年代碼及城鄉(xiāng)分類】431102101:~001 121水口山居委會 ~200 220中山井村 ~201 220楚陽村 ~202 220山巖村 ~203 220樂園山村 ~204 220羊角井村 ~205 220楊梅嶺村 ~206 220馬驢橋村 ~207 220排頭邊村 ~208 220青龍?zhí)链?~209 220杰塘村 ~210 220長塘村 ~211 220大新甸村 ~212 220老村里村 ~213 220上哲元村 ~214 220卉葉山村 ~215 220毛溪橋村 ~216 220渣沐村 ~217 220蔣家村 ~218 220梁衙里村 ~219 220躍家村 ~220 220坪夫橋村 ~221 220新橋村 ~222 122趙家村 ~223 122和家村 ~224 122樓子底村 ~225 122楊梅塘村 ~226 220大柏塘村 ~227 122小柏塘村 ~228 122芮家村 ~229 220禾木山村 ~230 220大皮口村 ~231 122西樓村 ~232 122大樹腳村 ~233 122水口山村 ~234 122羊角石山村 ~235 220巖門前村 ~236 220夏大村 ~237 220莊家村 ~238 220臘巫山村 ~239 220馬子江村 ~240 220板田村 ~241 220高田村 ~242 220三壇豐村 ~243 220大塘村 ~244 220石凡村 ~245 220蔣家塘村 ~246 220拱門村 ~247 220牛塘尾村 ~248 220下井村
【以下根據(jù)“永州地名網(wǎng)”資料整理,原出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年份不詳】全鎮(zhèn)面積151平方千米,人口11132戶43360人。轄1個居委會、49個行政村,384個村民組。
水口山居委會[Shuǐkǒushān]因駐水口山圩得名。居委會轄紫金街、興隆街、聚勝街、薈賢街等5個居民組。鎮(zhèn)政府、中心醫(yī)院、水口山林場、中小學(xué)校等單位駐在。735戶1924人。
中井山村[Zhōngjǐngshān]解放前該地村后為山,村中有一水井,故取名中井山,沿用至今。村委會駐中井山,轄中井山、皂角沖、呂家?guī)X、徐家村、梅子橋、老屋徐家等7個村民組。面積3.16平方千米,人口197戶834人。
楚陽村[Chǔyáng]解放后一直為黃泥塘大隊,20世紀80年代取名楚陽村,沿用至今。村委會駐楚陽,轄黃泥塘、楚陽、馬頭山、趙家?guī)X、張家、楊家等9個村民組。面積4.69平方千米,人口238戶989人。
山巖村[Shānyán]該地有三個巖洞,故取名三巖,又諧音演變成山巖。村委會駐山巖,轄山巖、耗子窩、老佛沖、棉花山、大毛坪、雪大坪、青沙塘等13個村民組。面積6.59平方千米,人口411戶1456人。
樂園山村[Lèyuánshān]昔日此地有大片櫟樹,得名櫟園山,后訛化為現(xiàn)名。村委會駐樂園山,轄4個村民組。面積1.74平方千米,人口130戶483人。
羊角井村[Yángjiǎojǐng]該地有一處石山呈羊角狀,旁邊有一口井,故取名羊角井村。村委會駐謝家村,轄謝家屋、畔塘、劉家、羊角井、曹家、張家屋、李家村、彭家、涼山坪等15個村民組。面積3.52平方千米,人口371戶1307人。
楊梅嶺村[Yángméilǐng]解放前該地后面的山嶺上長著許多楊梅樹,故取名楊梅嶺,沿用至今。村委會駐楊梅嶺,轄楊梅嶺、雞公井、虎巖沖等8個村民組。面積3.06平方千米,人口219戶916人。
馬驢橋村[Mǎlúqiáo]解放前該地鳥塘鋪與卿家兩自然村之間有一座小橋,能供馬和驢通過,故取名馬驢橋,沿用至今。村委會駐鳥塘鋪,轄鳥塘鋪、卿家、大陰塘等7個村民組。面積0.99平方千米,人口157戶620人。
排頭邊村[PáitóuBiān]村境山嶺成排,村居嶺頭,故名。村委會駐排頭邊,轄排頭邊、高家沖、楊家、鳥塘楊家、周家、張家等8個村民組。面積1.71平方千米,人口167戶596人。
青龍?zhí)链錥Qīnglóngtáng]傳說很久以前,有一條青龍下凡到該地一池塘洗澡,故取名青龍?zhí)粒赜弥两瘛4逦瘯v青龍?zhí)粒犘挛堇铩⒄翗淠_、破塘里、黃斗坡、沈家村、青龍?zhí)恋?個村民組。面積1.72平方千米,人口201戶758人。
長塘村[Chángtáng]該地東部兩山之中有一長塘,故名長塘。村委會駐長塘,轄唐家、涼山坪、王家、劉家、灣仔里、長塘等8個村民組。面積2.05平方千米,人口267戶1041人。
杰塘村[Jiétáng]杰塘與蔣家村的兩位祖先為同父異母所生,蔣家塘村祖先為大老婆所生,杰塘村祖先是小老婆所生,因遭其兄嫂所罵,故遷至有一山所隔的現(xiàn)居住地,有看不見、聽不到之意,故取名“遮擋”,后演變成杰塘,沿用至今。村委會駐杰塘,轄7個村民組。面積2.44平方千米,人口274戶1044人。
馬子江村[Mǎzǐjiāng]梅溪河流經(jīng)該地,河中一淺處石頭外露,形似馬齒,故取名“馬齒江”,后改稱“馬子江”。村委會駐馬子江,轄馬子江、左家?guī)X、蔣家宅、弄夫田等8個村民組。面積2.58平方千米,人口308戶1197人。
巖門前村[Yánménqián]該村后面有一巖口壩,故得名巖門前。村委會駐巖門前,轄巖門前、青山里、大陡坡、佃門前、南沖、隘口、杉木凼等13個村民組。面積6.15平方千米,人口371戶1445人。
夏大村[Xiàdà]此村較大,昔日夏姓多而得名。村委會駐夏大村,轄夏大村、桐木塘、白土塘、老林家、新林家、百畝田、汪家村、張家灣、大宅塘等12個村民組。面積3.31平方千米,人口311戶1174人。
臘巫山村[Làwūshān]境內(nèi)山中多臘樹,得名臘樹山,后訛為臘巫山。村委會駐臘巫山,轄4個村民組。面積1.36平方千米,人口83戶291人。
莊家村[Zhuāngjiā]解放前該地有兩戶張姓人在此居住,村莊取名“張家村”,后諧音演變?yōu)榍f家村,沿用至今。村委會駐莊家,轄莊家老村、莊家新村、井塘灣、窩凼里、南家、干田里等4個村民組。面積2.27平方千米,人口173戶6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