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為胡戎游牧地。秦屬九原郡,漢屬五原郡。兩晉十六國時屬朔州,魏為大夏國夏州。隋唐時為豐、勝二州,又為榆林郡治所。宋時置肅州,后入于西夏。元時屬東勝州。明時蒙古據之,為達拉特、墨爾根等部牧地。
達延汗統一蒙古后,為鄂爾多斯萬戶之一鄂托克地,后由衛達爾瑪統轄。清順治六年為鄂爾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設達拉特旗。1950年5月1日, 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96年?,達拉特旗面積8188平方千米,人口31.3萬人,其中蒙族占40%。轄4個鎮、18個鄉、1個蘇木: 樹林召鎮、白泥井鎮、大樹灣鎮、解放灘鎮、展旦召蘇木、吉格斯太鄉、德勝泰鄉、榆林子鄉、新民堡鄉、王愛召鄉、樹林召鄉、昭君墳鄉、四村鄉、烏蘭鄉、中和西鄉、蓿亥圖鄉、呼斯梁鄉、高頭窯鄉、青達門鄉、耳字壕鄉、鹽店鄉、敖包梁鄉、馬場壕鄉。旗政府駐樹林召鎮。
2000年,撤銷吉格斯太鄉,設立吉格斯太鎮。調整后,達拉特旗轄9個鎮、13個鄉、1個蘇木。總面積8200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達拉特旗總人口311608人,其中:樹林召鎮81120人,白泥井鎮14975人,大樹灣鎮18105人,解放灘鎮14694人,高頭窯鎮9239人,耳子壕鎮8509人,新民堡鎮8123人,中和西鎮7806人,吉格斯太鎮14376人,烏蘭鄉7657人,四村鄉11920人,昭君墳鄉5523人,樹林召鄉39295人,王愛召鄉9753人,榆林子鄉8613人,德勝泰鄉11487人,蓿亥圖鄉5846人,呼斯梁鄉4980人,青達門鄉7160人,鹽店鄉5352人,敖包梁鄉5823人,馬場壕鄉6181人,展旦召蘇木5071人。
2001年,達拉特旗全旗蘇木鄉鎮由23個撤并為20個:原四村鄉與昭君墳鄉合并為昭君鄉,原王愛召鄉與新民堡鄉合并為王愛召鎮,原呼斯梁鄉與蓿亥圖鄉合并為蓿亥圖鄉。調整后,達拉特旗轄9個鎮、10個鄉、1個蘇木:樹林召鎮、白泥井鎮、大樹灣鎮、解放灘鎮、高頭窯鎮、耳字壕鎮、中和西鎮、吉格斯太鎮、王愛召鎮、烏蘭鄉、昭君墳鄉、樹林召鄉、榆林子鄉、德勝泰鄉、蓿亥圖鄉、青達門鄉、鹽店鄉、敖包梁鄉、馬場壕鄉、展旦召蘇木。
2004年,全旗轄20個蘇木鄉鎮,其中蘇木1個、鄉10個、鎮9個。總人口32.6萬人,有蒙古、漢、滿、回、藏、壯、達斡爾等11個民族。城鎮人口為9.5萬人,城鎮人口密度為6333人/平方千米;農村人口為23.09萬人,密度為28人/平方千米。(《鄂爾多斯市年鑒2005》)
2005年10月,將1個蘇木、10個鄉、9個鎮調整為1個蘇木8個鎮5個社區:撤銷馬場壕鄉,并入吉格斯太鎮;撤銷德勝泰鄉、榆林子鄉,并入王愛召鎮;撤銷高頭窯鎮、昭君墳鄉,與展旦召蘇木的柴登、門肯、巴音3個嘎查合并設立昭君鎮;撤銷烏蘭鄉、蓿亥圖鄉,設立恩格貝鎮;撤銷解放灘鎮、青達門鄉、展旦召蘇木,合并設立新的展旦召蘇木;……。
2005年末,全旗總面積8200平方千米。總人口336455人,其中城鎮人口136471人,鄉村人口199984人。
2006年,全旗總面積8200平方千米。總人口341467人,其中城鎮人口12.5萬人。轄1個蘇木、7個鎮(即:展旦召蘇木、樹林召鎮、吉格斯太鎮、白泥井鎮、王愛召鎮、昭君鎮、恩格貝鎮、中和西鎮)。
2009年,全旗總面積8188平方千米。總人口359528人,其中城鎮人口約19.2萬人。轄1個蘇木、7個鎮。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同意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樹林召鎮增設街道辦事處的批復》(內政字[2011]193號)精神,2012年4月12日,達拉特旗政府下發達政發[2012]71號文件確定樹林召鎮6個街道辦事處管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