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為羌地。北魏為鄯州西部縣屬地。隋為鄯州湟水縣屬地。唐為鄯州鄯城縣地。宋置震武郡。元為吐蕃等處宣尉使都元帥府轄區。明隸西寧衛。清置大通衛,隸西寧府。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亹源縣。1953年改設亹源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門源回族自治縣。
門源回族自治縣面積0.7萬平方千米,人口13.9萬人(根據《政區大典》整理,1996年左右資料),回族占總人口的38%。轄2鎮、13鄉(其中1個民族鄉):浩門鎮、青石咀鎮、皇城蒙古族鄉、蘇吉灘鄉、大灘鄉、北山鄉、西灘鄉、旱臺鄉、泉溝臺鄉、麻蓮鄉、陰田鄉、東川鄉、克圖鄉、仙米鄉、珠固鄉。縣政府駐浩門鎮。
1999年末,門源回族自治縣面積5813平方千米,人口145613人(根據青海省志),轄2個鎮、1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門源回族自治縣總人口141426人,其中:浩門鎮27739人,青石咀鎮20747人,皇城蒙古族鄉1786人,蘇吉灘鄉2225人,大灘鄉9642人,北山鄉7070人,西灘鄉9705人,旱臺鄉9610人,泉溝臺鄉8148人,麻蓮鄉6828人,陰田鄉7684人,東川鄉9917人,克圖鄉9072人,仙米鄉6072人,珠固鄉5181人。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15號文批復:撤銷東川、克圖2鄉,合并設立東川鎮;撤銷旱臺、泉溝臺2鄉,合并設立并命名為泉口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原旱臺鄉);撤銷大灘鄉,并入青石嘴鎮。調整后,全縣轄4個鎮、8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浩門鎮、青石咀(嘴)鎮、泉口鎮、東川鎮、北山鄉、麻蓮鄉、西灘鄉、陰田鄉、仙米鄉、珠固鄉、蘇吉灘鄉、皇城蒙古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