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置南安縣,北周改置平羌縣。清置平定府,雍正十二年(1734)改置樂山縣。1978年改置樂山市(縣級),1985年改置樂山市市中區。
1996年,市中區面積838平方千米,人口約51.3萬人。轄4個街道、9個鎮、8個鄉:張公橋街道、泊水街街道、上河街街道、篦子街街道、通江鎮、安谷鎮、蘇稽鎮、水口鎮、土主鎮、白馬鎮、茅橋鎮、青平鎮、牟子鎮、平興鄉、楊灣鄉、童家鄉、劍峰鄉、凌云鄉、九峰鄉、棉竹鄉、悅來鄉。區政府駐縣街。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市中區常住總人口564857人,其中(4個街道、9個鎮、17個鄉):張公橋街道73813人,泊水街道50783人,上河街道37188人,篦子街道13096人,通江鎮59141人,牟子鎮18546人,土主鎮15913人,白馬鎮11461人,茅橋鎮15046人,青平鎮11981人,蘇稽鎮34312人,水口鎮18137人,安谷鎮28032人,悅來鄉10191人,棉竹鄉12134人,關廟鄉10604人,童家鄉13260人,石龍鄉8168人,劍峰鄉13404人,全福鄉10942人,凌云鄉11981人,九峰鄉13151人,迎陽鄉6136人,九龍鄉5118人,普仁鄉5376人,平興鄉9057人,楊灣鄉16629人,臨江鄉8065人,羅漢鄉11631人,車子鄉11561人。
2004年,市中區轄張公橋、泊水街、上河街、篦子街4個街道,蘇稽、安谷、土主、通江、水口、牟子、茅橋、青平、白馬、棉竹、車子、臨江、九峰、羅漢、全福、童家16個鎮和楊灣、悅來、劍峰、凌云、平興、普仁、石龍、九龍、迎陽、關廟10個鄉。
2005年?,市中區轄4個街道、16個鎮、10個鄉,254個行政村、41個居委會(其中城市社區30個)。
2009年11月18日,正式撤銷通江鎮、篦子街街道,設立通江、柏楊、肖壩、大佛4個街道【川府民政[2009]11號、樂府函[2009]134號,11月7日樂中府公[2009]23號】。通江街道轄原通江鎮的通江、岷河、雪杉、長征、樂達5個社區和王河、敖壩、檀木嘴、蟠龍、道座廟5個村委會,辦事處機關駐鳳凰路北段490號;柏楊街道轄原通江鎮的柏楊、茶坊、高墩子、牛咡橋4個社區,辦事處機關駐春華路南段652號;肖壩街道轄原通江鎮的肖壩社區(擬設)和斑竹灣、大田、青江、石龍、竹公溪5個村委會,辦事處機關暫駐肖壩路222號(樂山市第十一中學旁);大佛街道轄原篦子街街道和原通江鎮的任家壩、大佛壩2個村委會,辦事處機關駐篦子街47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市中區常住總人口662814人,其中:張公橋街道62555人,泊水街道56222人,上河街道35449人,大佛街道12085人,肖壩街道36850人,通江街道48651人,柏楊街道98395人,牟子鎮22947人,土主鎮16186人,白馬鎮7702人,茅橋鎮12388人,青平鎮9090人,蘇稽鎮37777人,水口鎮17727人,安谷鎮26791人,棉竹鎮12809人,全福鎮10574人,童家鎮10675人,九峰鎮14942人,羅漢鎮10967人,臨江鎮6968人,車子鎮13284人,悅來鄉8572人,關廟鄉9210人,石龍鄉6557人,劍峰鄉11181人,凌云鄉10492人,迎陽鄉5275人,九龍鄉3485人,普仁鄉3244人,平興鄉8490人,楊灣鄉15274人,。
2011年,市中區總面積825平方千米,總人口5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3萬人,非農人口26.7萬人。轄7個街道、15個鎮、10個鄉,252個行政村、71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