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祿昌、高覲光等纂修《瀘縣志》:“民國二年(1913年)改(瀘州)為縣,設瀘縣知事公署。”駐所位于今四川省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東區,屬永寧道。從瀘州得名。因當瀘江下游而得名,其水色黑,故以名瀘。
史稱江陽,建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梁武帝時改瀘川縣,元世祖時置瀘州。1913年改為瀘縣,1949年12月3日瀘縣解放。川南人民行政公署駐瀘縣,下轄瀘縣,內江,樂山等八縣。1950年建瀘州市實行市縣分治,自此瀘縣無縣城,縣級機關寄住瀘州市小市。1950年隸屬瀘縣專區,1960年隸屬宜賓專區,1983年隸屬瀘州市。
1995年12月2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5]132號):瀘縣政府駐地由原市中區新街子街遷至瀘縣福集鎮;對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的行政區域作相應調整。瀘縣轄福集、嘉明、喻寺、得勝、青龍、牛灘、兆雅、玄灘、太伏、云龍、石橋、毗盧、奇峰、潮河、云錦、立石16個鎮和大田、天文、方洞、百和、玉河溝、順河、雨壇、海潮8個鄉。1996年正式實施區劃調整,定福集鎮為新縣城;長江沱江以南之彌陀片和通灘片6個鄉鎮劃給江陽區(原市中區);將江北小市附近5個鄉鎮劃給新建的龍馬潭區。
1996年,瀘縣面積1513平方千米,人口103萬人,轄16個鎮、8個鄉:福集鎮、得勝鎮、嘉明鎮、喻詩鎮、青龍鎮、牛灘鎮、兆雅鎮、玄灘鎮、大伏鎮、云龍鎮、石橋鎮、毗盧鎮、奇峰鎮、潮河鎮、云錦鎮、立石鎮、百和鄉、天興鄉、大田鄉、方洞鄉、玉河鄉、順河鄉、雨壇鄉、海潮鄉。縣政府駐福集鎮。
2000年,瀘縣(轄19個鎮、5個鄉)總人口824639人,其中:福集鎮58691人,嘉明鎮34507人,喻寺鎮38580人,得勝鎮30147人,青龍鎮26433人,牛灘鎮38281人,兆雅鎮35251人,玄攤鎮45818人,太伏鎮55864人,云龍鎮40992人,石橋鎮36486人,毗盧鎮32357人,奇峰鎮35428人,潮河鎮42939人,云錦鎮54362人,立石鎮31191人,百和鎮42410人,天興鎮21754人,方洞鎮19150人,大田鄉25940人,玉河鄉21598人,順河鄉12397人,雨壇鄉16041人,海潮鄉28022人。
2002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03.56萬人。轄24個鎮,647個村(居)委會,7029個村(居)民小組。
2004年,瀘縣轄福集、嘉明、喻寺、得勝、青龍、毗盧、奇峰、潮河、云錦、立石、牛灘、兆雅、玄灘、太伏、云龍、石橋、方洞、百和、天興、龍腦橋、順河、玉河、雨壇、海潮24個鎮,村委會583個、城市社區7個、農村社區32個、居委會9個,村(居)民小組7029個。
2006年3月17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9號)批準,同意瀘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瀘縣轄19個鎮。具體批復如下:一、撤銷龍腦橋、青龍、雨壇、順河、玉河5個鎮。二、擴大4個鎮的行政區域。將原龍腦橋、青龍2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福集鎮。福集鎮政府駐福集場。將原雨壇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方洞鎮。方洞鎮政府駐方洞場。將原順河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得勝鎮。得勝鎮政府駐得勝場。將原玉河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玄灘鎮。玄灘鎮政府駐玄灘場。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瀘縣常住總人口840336人,其中:福集鎮131927人,嘉明鎮29399人,喻寺鎮38260人,得勝鎮47334人,牛灘鎮35985人,兆雅鎮35341人,玄灘鎮69250人,太伏鎮58663人,云龍鎮41620人,石橋鎮33781人,毗盧鎮32967人,奇峰鎮35734人,潮河鎮44826人,云錦鎮54385人,立石鎮33296人,百和鎮33688人,天興鎮21336人,方洞鎮37331人,海潮鎮25213人。
2013年末,瀘縣總面積1525平方千米。總人口108.9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94萬人,農村人口95.99萬人。轄19個鎮,47個社區、251個行政村,193個居民小組、2490個村民小組。全縣城鎮建成區面積50.6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其中縣城11平方千米、11萬人。
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13號)批復同意設立玉蟾街道。調整后,玉蟾街道轄原福集鎮的祥和、怡園、清溪、朝陽、西苑、康橋、建設、工礦、清平、龍橋10個社區和九曲河、代橋、水竹林、小馬灘、古二井、玉蟾、白龍塔、神龍、龍朝、黃金、龍華、馬溪河1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花園路257號;福集鎮轄大田、天洋2個社區和趙巖、石鴨、魚目、團倉、小沖子、李子、大橋、茂盛、草壩、清華、沙土、螺螄山、雷公、金錢、萬寶、大坪16個村所屬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大田北街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