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番禺區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地帶,在北緯22°26′-23°05′、東經113°14′-113°42′之間。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隔洋相望;西及西南以陳村水道和洪奇瀝為界,與南海區、順德區、中山市相鄰;北隔瀝(教)水道,與廣州市區相接;南濱珠江出海口。總面積786.15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94.76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海傍西路,郵編:511400。代碼:440113。區號:020。拼音:Panyu Qu。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網·www.番禺區轄11個街道、8個鎮:市橋街道、沙頭街道、東環街道、橋南街道、小谷圍街道、大石街道、洛浦街道、沙灣街道、鐘村街道、石壁街道、大龍街道、南村鎮、新造鎮、化龍鎮、石樓鎮、東涌鎮、大崗鎮、欖核鎮、石碁鎮。
本站注:目前,番禺區實際情況是轄7個街道、10個鎮:市橋街道、沙頭街道、東環街道、橋南街道、小谷圍街道、大石街道、洛浦街道、沙灣鎮、鐘村鎮、南村鎮、新造鎮、化龍鎮、石樓鎮、東涌鎮、大崗鎮、欖核鎮、石碁鎮。(參閱)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網·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區劃網站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南海郡,番禺為南海郡屬下首縣,并為南海郡治所在地。原縣境廣闊。清代至民國前期,番禺和南海分東西兩半管治廣州。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政廳正式成立,番禺縣署于1933年從廣州城內遷至禺南新造,1945年遷至市橋。1958年1月,劃禺東、禺北為廣州市郊區。同年12月,番禺與順德合并為番順縣,半年后,恢復兩縣建置,并將中山縣屬的大崗、萬頃沙、南沙、黃閣等地劃屬番禺。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2]49號):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5月25日,廣東省民政廳通知:番禺撤縣設市后,“委托廣州市人民政府代管”。6月18日,番禺舉行撤縣設市掛牌儀式。
2000年5月21日,國務院同意廣東省撤銷番禺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7月10日,番禺舉行撤市設區掛牌儀式。
2000年,番禺區轄6個街道、16個鎮。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區總人口1630461人,其中戶籍人口913532人,外來人口716929人。各鄉鎮人口: 市橋街道 284223 沙灣街道 110675 鐘村街道 92835 大石街道 176610 南沙街道 60199 石基鎮 185911 南村鎮 81326 新造鎮 30399 化龍鎮 47191 石樓鎮 76300 蓮花山鎮 32390 東涌鎮 59390 黃閣鎮 43837 魚窩頭鎮 46961 萬頃沙鎮 31008 新墾鎮 7309 橫瀝鎮 24496 靈山鎮 77331 大崗鎮 27270 潭洲鎮 59806 欖核鎮 51823 珠江農場虛擬鎮 2317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番禺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將新墾鎮并入萬頃沙鎮,將譚洲鎮并入大崗鎮,將蓮花鎮并入石樓鎮;將市橋街分設為4個街道辦事處;撤銷新造鎮,設置2個街道辦事處。實施計劃為:并鎮和市橋分設街道工作在今年底前完成,新造鎮要加快撤鎮設街工作,為廣州大學城的規劃建設提供條件,爭取在2002年8月前完成。調整后,番禺區轄11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
2002年3月15日番府[2002]13號批準:① 撤銷蓮花山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石樓鎮。合并后,石樓鎮總面積126.5平方千米,管轄沙北、沙南、江鷗、清流、南派、海心、裕豐、茭塘東、茭塘西、勝洲、大嶺、岳溪、赤崗、赤山東、石一、石二、官橋、聯圍、群星、明星、東星、衛星共22個村委會和石樓、蓮花山2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石樓鎮蓮港大道45號)。② 撤銷潭洲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大崗鎮。合并后,大崗鎮總面積58.16平方千米,管轄東流、客家、北流、龍古、鴨利、嶺東、馬前、上村、南村坊、東隆、中埠、維毓、放馬、新圍、南順一、南順二、新聯一、新聯二、大崗、增沙共20個村委會和大崗第一、大崗第二、大崗第三、潭洲4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大崗鎮豪崗大道13號)。③ 撤銷新墾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萬頃沙鎮。合并后,萬頃沙鎮總面積319.1平方千米,管轄沙尾一、沙尾二、同興、年豐、新安、福安、民建、民興、民立、紅港、紅湖、紅洋、紅江、紅海、工程共15個村委會和萬頃沙、新墾2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萬頃沙鎮光明路49號)。④ 上述各鎮定于2002年3月18日正式撤并。
2002年3月25日番府[2002]15號批準:將市橋街道辦事處劃分為市橋、沙頭、東環、橋南4個街道辦事處,作為番禺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① 新設立的市橋街位于番禺城區中心,總面積11.35平方千米,管轄原市橋街的東郊、西郊、北郊、沙圩一、沙圩二、黃編、云星、丹山共8個村委會和新城、僑聯、鴻成、繁華、德安等51個社區。街道辦事處設在富華中路2號。② 新設立的沙頭街位于原市橋街的西部,總面積18.1平方千米,管轄原市橋街的沙頭、欖山、大羅、小羅、大平、小平、汀根、橫江、南雙玉共9個村委會和沙頭、駿興共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設在捷進中路4號。③ 新設立的東環街位于原市橋街的北部,總面積11平方千米,管轄原市橋街的左邊、欖塘、東沙、龍美、蔡邊一、蔡邊二、蔡邊三、甘棠共8個村委會和富豪、江南、東環共3個社區。街道辦事處設在富華東路市橋計生大樓內。④ 新設立的橋南街位于原市橋街的南部,總面積2.6平方千米,管轄原市橋街的南郊村委會和福景、繡品、華景共3個社區。街道辦事處設在南堤西路27號。⑤ 上述各街道辦事處定于2002年3月28日正式設立。(出處)
2002年轄9個街道(市橋 沙灣 鐘村 大石 南沙 大龍 東環 橋南 沙頭)、13個鎮(南村 新造 化龍 石樓 東涌 黃閣 橫瀝 靈山 大崗 欖核 石碁 萬頃沙 魚窩頭)。
2004年村(居)一覽:
沙灣街道:轄 沙灣、紫坭、渡頭、東區、隴枕5個居委會;蜆涌、陳涌、草河、龍岐、福涌、沙東、沙南、沙西、沙北、沙坑、涌口、古東、古西、新洲、紫坭、三善、龍灣17個村委會。
鐘村街道:轄 鐘村居委會;鐘村一村、鐘村二村、鐘村三村、鐘村四村、勝石、謝村、詵敦、漢溪、石壁一村、石壁二村、石壁三村、石壁四村、韋涌、大洲、屏山一村、屏山二村、都那17個村委會。
石基街道:轄 大龍、東怡、美心、金海岸、岐山、城市花園6個居委會;前鋒、大刀沙、海傍、低涌、長坦、雁洲、石基、官涌、南浦、永善、蓮塘、朗邊、大龍、小龍、凌邊、金山、橋山、文邊、茶東、新水坑、舊水坑、竹山、羅家、石東、石西、傍東、傍西、新橋、沙涌29個村委會;海傍農場。
大石街道:轄 大石、洛溪新城、麗江、珠江、富麗、星河灣6個居委會;東鄉、西一、西二、西三、洛溪、上教、廈教、沙溪、涌口、河村、禮村、植村、猛涌、詵村、會江、官坑、大興、北聯、桔樹、山西、大維、東聯、大山23個村委會。
南沙街道:轄 南沙、逸濤2個社區;大嶺、壙坑、大沖、廣隆、板頭、金洲、沙螺灣、東瓜宇、坦頭、蘆灣、九王廟、深灣、東井、鹿頸、南橫14個管理區;南沙林場。
市橋街道:轄 康泰、東秀、德興、東方花園、東興、盛泰、社學、圓豐、東沙、珠電、僑豐、沙園、德安、東麗、橋福、僑宮苑、西興苑、西涌、涌邊南、三堂、華僑城、西城花園、西秀、禺山、曬布、西坊、丹桂、康富、富都、僑基、新城、僑聯、鴻城、繁華、北麗、怡樂、禺秀、康樂、富華、圻潤、康裕一、康裕二、康裕北、田心、橋東、石街、萬豐、東涌、瑞和圓、先鋒、大市51個居委會;東郊、西郊、北郊、沙圩一村、沙圩二村、黃編、云星、丹山8個村委會。
沙頭街道:轄 沙頭、駿興2個居委會;沙頭、欖山、大羅、小羅、大平、小平、汀根、橫江、南雙玉9個村委會。
東環街道:轄 富豪、江南新村、東環3個居委會;甘棠、蔡一、蔡二、蔡三、龍美、東沙、欖塘、左邊8個村委會。
橋南街道:轄 繡品、華景、福景3個社區;南郊村委會。
南村鎮:轄 南村、市頭2個居委會;南村、坑頭、市頭、羅邊、板橋、梅山、樟邊、江南、里仁洞、官堂、塘東、塘西、新基、員崗、陳邊、草堂16個村委會。
新造鎮:轄 新造、氮肥廠2個居委會;崇德、秀發、曾邊、南約、北約、東西莊、思賢、農場、南亭、練溪、郭朗、穗石、貝崗、北亭14個村委會。
化龍鎮:轄 化龍居委會;沙亭、柏堂、莘汀、東南、塘頭、水門、復蘇、草堂、明經、潭山、山門、西山、眉山13個村委會;珠江甘蔗場。
石樓鎮:轄 石樓、蓮花山2個居委會;沙北、江鷗、沙南、海心、清流、南派、裕豐、茭東、茭西、勝洲、大嶺、岳溪、官橋、赤崗、赤山東、石一、石二、聯圍、群星、衛星、東星、明星22個村委會。
東涌鎮:轄 東涌鎮居委會;石基、大穩、東涌、南涌、東導、官坦、石排、慶盛、三沙、沙公堡10個村委會;東風農場。
黃閣鎮:轄 黃閣居委會;東里、蓮溪、大塘、大井、沖口、亭角、坦尾、蕉門、東灣、烏洲、留東、新海、小虎、沙仔14個村委會。
魚窩頭鎮:轄 魚窩頭居委會;天益、魚窩頭、東心、萬洲、長莫、細瀝、馬克、小烏、大簡、太石、大烏11個村委會。
萬頃沙鎮:轄 萬頃沙、新墾2個居委會;沙尾一村、沙尾二村、民建、民興、民立、福安、新安、年豐、同興、紅湖、紅港、紅洋、紅江、紅海、工程15個村委會;圍墾農場、圍墾公司。
橫瀝鎮:轄 橫瀝居委會;新光、前進、大元、義沙、長沙、馮馬一村、馮馬二村、馮馬三村、東方紅、太陽升、群結、新村12個村委會。
靈山鎮:轄 靈山、水運2個居委會;靈山、平穩、順河、廟貝、廟青、廟南、七一、新沙、高沙、九比、沙角、墩壙、子沙、雁沙、上坭、下坭、坳尾、西樵18個村委會;廟貝農場。
大崗鎮:轄 第一、第二、第三3個管理區;潭洲居委會;客家、東流、新聯二村、新聯一村、南順二村、南順一村、東隆、中埠、大崗、北流、嶺東、馬前、龍古、鴨利、維毓、新圍、增沙、放馬、上村、南村20個村委會;圭沙農場。
欖核鎮:轄 欖核居委會;欖核、新沖、八沙、張松、碰湄、合沙、大生、人民、綠村、牛角、甘崗、萬安、大坳13個村委會;民生農場、七三農場。
加工區:轄 巷口工業區、靈興工業區。
珠江區:轄 珠江農場。
2005年5月,番禺區轄10個街道(市橋、沙灣、鐘村、大石、南沙、大龍、東環、橋南、沙頭、小谷圍)、13個鎮(南村、新造、化龍、石樓、東涌、黃閣、橫瀝、靈山、大崗、欖核、石碁、萬項沙、魚窩頭)。
2005年3月1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穗府函[2005]22號)批準將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洛浦2個街道辦事處;鐘村街道辦事處分設為鐘村、石壁2個街道辦事處。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5]35號):設立廣州市南沙區;將番禺區的南沙街道和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的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劃歸南沙區管轄。
2005年11月2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53號)批準撤銷廣州市番禺區靈山鎮,分別并入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撤銷魚窩頭鎮,并入東涌鎮。
2006年1月20日,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關于撤銷番禺區靈山鎮魚窩頭鎮調整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行政區劃的通告》():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決定撤銷靈山鎮、魚窩頭鎮,調整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行政區劃。 一、撤銷靈山鎮,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并入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 (1)調整后,欖核鎮面積74.48平方千米,管轄原欖核鎮的欖核、新涌、八沙、張松、湴湄、合沙、大生、人民、綠村、牛角、萬安、甘崗、大坳和原靈山鎮的平穩、順河、墩塘、九比、沙角、雁沙、坳尾、子沙、上坭、下坭共23個村委會以及欖核社區的行政區域范圍。鎮政府駐原欖核鎮政府駐地(鎮南路67號)。 (2)調整后,大崗鎮面積90.07平方千米,管轄原大崗鎮的新聯一、新聯二、南順一、南順二、東隆、中埠、大崗、北流、嶺東、馬前、維毓、新圍、增沙、放馬、上村、南村坊、客家、東流、鴨利、龍古和原靈山鎮的廟青、廟貝、靈山、新沙、高沙共25個村委會以及豪崗、二灣、鎮南、潭洲、靈山、江滘共6個社區的行政區域范圍。鎮政府駐 原大崗鎮政府駐地(豪崗大道13號)。二、撤銷魚窩頭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東涌鎮。 調整后,東涌鎮面積91.66平方千米,管轄原東涌鎮的石基、大穩、東涌、南涌、東導、官坦、石排、慶盛、三沙、沙公堡和原魚窩頭鎮的魚窩頭、天益、萬洲、長莫、馬克、細瀝、東深、小烏、大簡、太石、大同、原靈山鎮的西樵共22個村委會以及東涌、魚窩頭2個社區的行政區域范圍。鎮政府駐原東涌鎮政府駐地(吉祥路1號)。三、撤銷靈山鎮、魚窩頭鎮,調整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行政區劃工作定于2006年1月25日正式實施。原靈山鎮的平穩、順河、墩塘、九比、沙角、雁沙、坳尾、子沙、上坭、下坭10個村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欖核鎮負責。原靈山鎮的廟青、廟貝、靈山、新沙、高沙5個村以及靈山、江滘2個社區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大崗鎮負責。原魚窩頭鎮的魚窩頭、天益、萬洲、長莫、馬克、細瀝、東深、小烏、大簡、太石、大同和原靈山鎮的西樵共12個村以及魚窩頭社區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東涌鎮負責。
2006年1月20日,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關于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的通告》():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準,決定調整大石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將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一、將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一)調整后,大石街面積19.34平方千米,管轄北聯、山西、大興、大維、官坑、會江、猛涌、詵村、大山、東聯、禮村、植村、河村、涌口14個村民委員會和大石、富麗、星河灣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區域范圍。大石街道辦事處駐原大石街駐地(朝陽西路51號)。(二)調整后,洛浦街面積25.38平方千米,管轄原大石街的洛溪、上漖、廈滘、沙溪、南浦西一、南浦西二、南浦西三、南浦東鄉、桔樹9個村民委員會和洛溪新城、麗江、珠江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區域范圍。洛浦街道辦事處臨時駐地(沙溪大道)。二、調整大石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將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工作定于2006年1月25日正式實施。北聯、山西、大興、大維、官坑、會江、猛涌、詵村、大山、東聯、禮村、植村、河村、涌口14個村民委員會和大石、富麗、星河灣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大石街道辦事處負責。原大石街的洛溪、上漖、廈滘、沙溪、南浦西一、南浦西二、南浦西三、南浦東鄉、桔樹9個村民委員會和洛溪新城、麗江、珠江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洛浦街道辦事處負責。
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番禺區橋南街沙灣鎮行政區劃的批復》和番禺區政府《關于調整橋南街沙灣鎮行政區劃的通告》(番府[2006]130號 2006年12月20日)文件精神,從2007年1月1日零時起,沙灣鎮人民政府將陳涌、蜆涌、草河村委會和隴枕社區移交給橋南街道辦事處接管。調整后,橋南街、沙灣鎮的行政區域分界線以龍岐路西側的“花樣年華”住宅小區的征地紅線、福德路、西環路(福景園路段)、螺陽小學北面小路和東側圍墻、福賢路、德賢路、市良路、洋五洲村民居住片(東、南側)外圍村邊路、龍岐路、福愉西路、西環路(北斗大橋路段)為界;橋南街行政區域總面積17.85平方公里,轄南郊、陳涌、蜆涌、草河4個村民委員會和繡品、華景、福景、華薈、隴枕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辦事處駐南珠路103號;沙灣鎮行政區域總面積37.45平方公里,轄龍岐、福涌、沙灣東、沙灣西、沙灣南、沙灣北、沙坑、大涌口、古壩東、古壩西、紫坭、三善、龍灣、新洲14個村民委員會和沙灣、東區、渡頭、紫坭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鎮政府駐中華大道3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