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城郊村位于溧水縣城西南邊緣,西鄰天生橋風景區,因而有著優美的風景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大力發展傳統種植業的同時,城郊村實施工業強村戰略,在引進新項目的同時對老企業進行技改擴產,再加上第三產業的提升,使城郊村的收入逐年提高。2006年村級可支配收入5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98元,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1億元。城郊村的民主管理也是出了名的,曾被評為“南京市文明村”。村黨總支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使村民們都能真正參與到村莊的管理中來,和諧新農村的風貌在城郊村處處可見。
積極促進村級收入
實施工業強村戰略。在每年引進三四個新項目的同時,積極引導村屬20多家老企業進行技改擴產,2006年重點扶持中寧鍛造有限公司投資l500萬元添置8套生產設備,增強企業為鐵路配件產業的配套能力。確保全村工業銷售突破3.5億元。
積極依托縣城優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利用地處縣城近郊的區位優勢,以村建民營、租賃經營為主要方式,建設豆制品加工基地,實施城西瓜果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發展汽車修護、餐飲旅館業及現代物流業三大服務行業。
實行借地開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鎮工業集中區建成一棟2000平方米標準廠房,實行對外招租經營,積極啟動縣城城東干道馬家園路段特色街的整體開發。
致富農民,健全保障
蔬菜種植是城郊村傳統產業,村里為鼓勵農戶做強傳統產業,制定了優惠政策,對農戶發展大棚一次性給予每畝1000元的補助,鼓勵農戶進行大棚種植,發展反季節蔬菜,引進新品種,確保常年都有蔬菜供應市場。目前全村擁有蔬菜種植面積l400余畝,2006年又發展大棚蔬菜50畝,實現蔬菜年收入600萬元以上。
城郊村還積極鼓勵村民發展特色養殖業,對年飼養生豬出欄50頭以上的每頭獎20元,飼養獺免的每只種兔獎100元。承包水面50畝以上的每年獎1000元,飼養家禽50只以上的每只獎2元,以此鼓勵村民發展家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城郊村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城郊村企業就地吸納勞動力。目前轄屬39家工商建筑企業總計已吸納200多名村民就業;通過縣鎮工業園區投產企業對接轉移,總數已達100人。幫助有條件的農民投資創業,每年由村為創業農民擔保小額貸款50萬元,現已帶動120多個村民投身創業大潮,從事個體工商戶經營。
逐步建立健全三大保障制度。每年由村出資為城郊村全體村民免費辦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對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老人,每人每月由村里發放130元養老金,同時積極動員村民借助村補貼參加農村社會養老金保險,進一步提高老年村民的生活費標準。目前全村已有600多名村民自愿參保,占全村勞動力總數的80%。建立健全平安保險制度,每年為村民14周歲以下的獨生子女免費辦理平安保險。
改善村容村貌
為了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城郊村一是抓好農民集中居住點的規劃建設,歸并安置好城中村農民。在古塘和孫家隊兩處規劃建設農民集中居住點,現已完成規劃圖審及道路水電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二是開展村莊整治試點工作。確定以包家、古塘自然村為示范點,目前已改造建設村莊主次干道水泥路3.2公里,實施當家塘清淤8000多方,四旁植樹1萬余棵,種植草坪1000多平方米,護坡350米,砌圍墻300米,建垃圾箱11個。
三是提升村級服務中心和核心產業帶的布局水平。按照建立政務、供應、文化、衛生四個平臺的要求,改造建設了村綜合服務樓,對落戶城西干道產業帶的5家企、事業單位實行規劃全覆蓋,力求做到合理布局,高標準建設。
四是實施農村“五大提升”工程。有計劃分步驟抓好村域環境綜合整治、村莊內部道路硬化、農村低壓電網改造、骨干當家塘壩清淤和有線電視入戶工程,逐步使全村居民的交通、衛生、文化、生產、生活環境與城市全面接軌。
民主管理,提升素質
為建設文明、平安、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郊村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開辦現代農民教育學堂,積極開展農民學理論、學科技、學法律活動,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理想道德水準、科學文化技術和民主法治水平。
二是逐步建立健全村黨總支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從全村16個村民小組中選出79名村民代表,成立了村民自治工作領導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村民理財小組、黨員監事會等機構,并明確各自職責。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由村委會提出后,須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通過后的決策由各專委會按職能分工,落實專人實施,其過程由專人監督。全村所有村務公開上墻,尤其是對涉及資金使用的財務情況,由村民理財小組進行嚴格審核,向村民代表匯報。每年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通報年度工作、財務收支及各項任務完成情況,接受村民代表的評議。
三是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城郊村大力推行治安承包制,近三年來全村刑事和治安案件均呈下降趨勢。2006年刑事和治安案件分別比上年下降50%和10%,調處各類社會矛盾糾紛80余件,救助危難群眾20余人次,做好人好事90余件。
參考數據
村莊位置:溧水縣城西南
村莊面積:3.5平方公里
村莊人口:2190余人
村莊戶數:940余戶
三產總值:4.1億元(2006年)
人均年收入:10398元(2006年)
集體積累:村級可支配收入520萬元(2006年)
勞力轉移:目前轄屬36家工商建筑企業總計已吸納200多名村民就業。通過縣鎮工業園區投產企業對接轉移,總數已達100人
文教設施:開辦現代農民教育學堂
醫保條件:每年由村出資為城郊村全體村民免費辦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積極動員村民借助村補貼參加農村社會養老金保險,目前全村已有600多名村民自愿參保,占全村勞動力總數的80%。建立健全平安保險制度,每年為村民14周歲以下的獨生子女免費辦理平安保險
福利待遇:對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老人,每人每月由村里發放130元養老金
獲得榮譽:南京市文明村、南京市綜合實力百強村、溧水縣民主法治示范村
聯系方式
村委:025—57212698/57212440
相關企業
中寧鍛造有限公司
周邊景點
天生橋風景區
南京天生橋風景名勝區位于寧高高速公路西側,素有秦淮源頭之稱的溧水縣城城西3公里起處,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8公里,重岡疊嵐,草木茂盛,風景優美,是南京郊縣旅游勝地,金陵新四十八景之一——凝脂沉霞。目前整個景區占地1.27平方公里分為四大部分:胭脂河——天生橋景區、鳳凰井景區、幽谷山莊休閑度假區、旅游服務區。胭脂河是朱元璋為溝通江浙漕運而開鑿的一條著名的人工運河,1393年,朱元璋派崇山侯李新到溧水“督視有司開鑿胭脂河”。李新組織兩省數萬民工,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焚石鑿河十五華里,上接石臼湖,下連秦淮河。
據記載,在開鑿胭脂河時“以巨石面留為橋,中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在人工運河上留石為橋,實是當年工匠們的創舉,可惜南橋早在1528年崩塌,僅余北橋。現存天生橋長34米,寬9米,像這種在人工運河上留下巨石而成的天生橋,國內僅此一座。石橋橫跨兩岸,構成“長虹臥波”天然美景,從此天生橋聞名遐邇,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水運規劃設計院院長胡家明教授稱之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胭脂河、天生橋現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因河兩岸險峻、陡峭、秀麗、幽深,又素有“江南小三峽”之稱。
景區中的鳳凰井有著神話般的傳說,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建有多個動物園、游嬉類項目,其生態環境堪稱大自然提供給人們的天然氧吧。
全國與城郊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