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節市納雍縣張家灣鎮磨墳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0525108 | 身份證前6位:520525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3300 |
隸屬政區:張家灣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F | |
磨墳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磨墳村委會位于張家灣鎮西北部(大濫壩),距離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交通便利、信息暢通,與曙光鄉、百興鎮鎮相接,具體位于分水嶺水公河側面的斜坡上,國土總面積為4.0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200-1600米,年降雨量1300毫米。無霜期250天,年平均氣溫約13度,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署。農作物主產玉米、洋芋、大豆等,經濟作物主要以魔芋、花椒、核桃、板粟等為主。主要畜禽產品有牛、羊、豬、家禽等。礦產資源石灰石較為豐富。屬典型的農業產業村,全村轄13個村民組(新屋組、當地組、磨墳組、黑沖組、馬鞍組、上青組、下青組、半山組、河邊組、石板組、棟青組、大平組、坡背組),總人口2334人,主要有漢、苗、彝、白等民族。總耕地面積1156畝,人均有耕地0.5畝(習慣畝),有宜林荒山、草坡1500畝,退耕還林2062畝,森林覆蓋率達42%,自然資源較為豐富。
經濟發展情況
2010年村國民生產總值實現1095萬元,年均增長15%,糧食產量408.45噸。年均增長3.4%,大牲畜生豬存欄360頭、718頭,出欄180頭、360頭,農民年均純收入2676元,比2009年增加233元,人均占有糧350公斤,比2009年增加13公斤,貧困人口減少到300人。目前全村種植金果林板粟880畝,基本實現沿水公河一線種植果樹為主,其余村民組種植魔芋為主的農業產業調整格局。
發展思路
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的-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省、地、縣、鎮有關會議精神,結合畢節試驗區新一輪發展大會精神,緊扣試驗區三大主題,突出重點跨越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改善民生,保住青山綠山,加大對生態環境改善力度,勤政廉為民,注重團結,顧大局,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借助“十二五”的發展機遇大力引進展項目,進行農村產業化結構調整,發展名新優產品。
(一)善抓第二輪西部大開發之機,實施項目拉動戰略,加強村級組織領導、協調,積極引進項目建設,認真編制項目規劃,并積極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省規劃的盤子,改善投資環境,抓好農村服務性工作。
(二)堅定不移地實施交通引領戰略,積極配合上級部門交通建設工作,力爭“十二五”期間我村通村油路建設。
(三)堅定不移地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戰略,高度重視糧食生產,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抓好經果林、磨芋、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種植基地建設。
(四)堅定不移地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引進項目落戶我村,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不斷推動我村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人口總數:2334人 農業人口:2334人 非農業人口:/人
--行政區面積:4.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156.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苗族、彝族、白族等 發展口號:
--所轄村:新屋組,當地組,磨墳組,黑沖組,馬鞍組,上青組等13個組 生產總值:1095.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磨芋、花椒、板栗等 名特產品:花椒、板栗 辦公所在地:張家灣鎮磨墳村大濫壩
--自然條件:海拔高度為1200-1600米,年降雨量1300毫米,無霜期250天,年平均氣溫約13度。 資源:石灰石,林木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