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新絳縣澤掌鎮光村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40825102 | 身份證前6位:140825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隸屬政區:澤掌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晉M | |
光村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村名的由來:
始建于北齊(561-577),相傳當時人們發現北郊有塊地方夜間發光,故起名為光村。
基本情況:
光村位于澤掌鎮中部,有4個居民組,396戶,1585口人,勞力數740人,其中黨員32人。耕地面積3160畝,近年來支村委一班人,團結一致、勤奮敬業,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主導產業以設施農業、畜牧養殖為主。該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目前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村內漢、唐、宋以及明清時代古建筑保存頗多,2007年被新絳縣確定為“古村落保護單位”。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勝寺”就座落于此。有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該硯孕于漢,興于唐,盛于宋,歷代皆為貢品,多次獲得國家級金獎。2011年村人均純收入達6902元。
新絳縣澤掌鎮的光村,是一個文物古跡遍地、文化底蘊深厚、極具研究價值的古村落。
光村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村落形成于東周戰國時期,據說是藺相如后代居住的村落。村里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村內的遺址、寺廟、舞臺、祠堂、民居等建筑都十分獨特。
光村遺址位于光村西北100米處,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期遺址,面積約50萬平方米,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貞觀年間的福勝寺坐落在村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5畝。大殿北面懸塑童子拜觀音,整幅圖案碧海蒼天、祥云福靄、童子天真、菩薩祥和,盡顯雕塑手法之精湛,為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品,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三佛洞大院東西兩殿供奉著廉頗和藺相如。廉、藺得以與佛祖共享香火,全國僅此一家。另外,村里還有北雄山、玉皇廟、半截塔、通靈碑、子母池、火神廟、碑頂柏等文物古跡。
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積淀,還表現在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上。
光村傳統建筑的主要特色是民居院落形式多樣,基本上以四合院為主,有四大八小院、四穿院、平樓院、樓閣院、書房院等形式,建造工藝高超。最具特色的是民居大門入口處以高大門樓彰顯主人生活的富貴奢華。村中原有14處閣樓(又稱鴿樓或看家樓)建筑,現僅存兩座。閣樓置于院落入口門樓之上,其高度可達四五層樓之高,青磚砌成,內設樓梯,上有垛口,有瞭望、防盜、防火之功能。光村有藺、薛、趙、王四大姓,每家都有大院。最著名的趙家18院、薛家24座院落可惜大多已損毀。但在留存下來的院落里仍能看到檐角的精美木雕,石雕柱礎,帶欄桿的木樓,雕花窗戶。
光村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木版年畫、面塑、剪紙、書畫、雕塑等形成了該村獨樹一幟古香古色的傳統文化特色。可以說,整個光村就是一本深奧的村居文化寶書。
致力于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全國知名人士、著名作家、畫家馮驥才先生考察光村古村落時這樣評價:“這里的文化遺產這么地道。這些椽子很有歷史的味道,別看這些門樓破舊,歷史的價值都寫在上面。”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