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寧海縣前童鎮前童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226106 | 身份證前6位:330226 |
長途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000 |
隸屬政區:前童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B | |
前童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前童村,屬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經歷了760余年的發展,留下一批明清時期完整的古建筑群。
村落布局:
前童村西北與東南群山環列。北部梁皇山盤桓,東南有高背山、楊家山、巖下山。中部為平洋,占全鎮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前童村的巷陌大多近一桿之寬,旁邊還可能有潺潺水溪流過,路面是用白溪特有的溪石鋪就而成,只有在大車門這樣重要的地段才使用青石路面,無水的街巷常使人感到是行走的場所,而非令人駐足的地方。但有水的街巷常伴隨幾丈大小的空地,成為人們最樂意閑適的地方。村內布局著黛青瓦粉白墻的道地(四合院)157 座,這些民居獨具浙東風格。最興隆的時候有亭3座,庵3處,書院12處,祠堂31座,廟13座,節孝坊表2座,旗干架2對,3百年以上古木15株。建筑保留了明清時期的風格,集磚雕、木雕、石雕于一體,顯示了"五匠之鄉"的獨特風采。高大粗壯的庭柱、獨一無二的海馬鴻梁、保留眾多的宗譜、壽屏、皇帝圣旨、匾額、對聯、祖像、古籍等,門窗匾額的一首首詩詞,一篇篇家訓和祈盼吉祥的話語無不反映了浙東民居深空邃的文化韻味和昔日的繁華大粗族群落。
主要建筑:
童氏宗祠
建于明洪武18年。總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此為正門、戲臺、開井。東西二廂及正廳,是封閉的四合院。門口設立二組旗桿架,正廳仍保留了明代風格。正廳通面寬13.5米,通進深8.4米。共三間二弄。木架為穿斗抬梁混合結構。明間為抬梁式。梁架為月梁,次間梁下都有隨梁枋,梁與枋素面,前后梁柱之間交結點用丁頭拱連接撐托。平面科斗拱均使用墊拱板,雀替為臥蠶形。六架椽屋前后雙步梁用四柱,從上而下有收分。柱頭有卷殺,均施有座斗。中柱高5.6米,檐柱高 2.6米,柱南推出六米。原來為五鳳樓的形成,名為"五鶴朝天"。童氏宗祠的建筑風格,在全國不多見,它由名儒方孝孺親自參與設計,西廂曾辟為方孝儒祠。除了童區大宗祠外,其他環村而"儼思祠"、"永言祠"、"崇本祠"等幾十個小宗祠分別建于明代天啟年間和清代順治、乾嘉年間,至今輪廓依舊。
大夫第
建于汪乾隆晚期,占地567平方米,為清中期四合院建筑。門樓高聳壯觀,有磚雕和堆塑裝飾,門頂石刻"欣所居"三字。門頂脊梁上塑有福祿壽三星。二側馬頭墻上分別塑以"瑞兆鹿鳴"、花簪賓興"的詞句。中堂上懸清左宗棠題寫的匾額。牛腿雕刻精美,為栩栩如生的鳴鹿,正廳過梁上有龍形梅花。可惜,1999年11年30日因大火而燒毀。
群峰簪笏
位于惠民路。清嘉慶年間建,重檐。臺風二側墻上嵌青花五福捧壽瓷盆。二側的馬頭墻上各雕"群峰簪笏"、"清流映帶"的陽文,墻頭上泥塑的魚化龍活靈活現。門廊穿堂鑲嵌"五福壽,"正房窗欞刻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等文字和圖像,門窗腰板刻菱藕、魚瓜、春蠶等四園蔬果浮雕,給人以素雅之美。整個四合院保存完好,堂前、車門、兩廂均為樓房,共計十六間。山墻是前童獨特的"五岳朝天"形態。
明經堂
亦稱"獅子明堂",緊臨職思其居宅西面,清同治年間建。大門懸掛著浙江省學政戴奉軟題贈的"明經"匾額。,中堂上有"敦倫凝道"的堂匾。堂匾下有雞腿罩。在過梁等木構件上均施精細的雕刻,門梁為八仙過海,梁枋為梅花藏鹿。屋脊上中間塑以太極雙魚,兩邊塑有吻獸。道地中有黑白卵石鋪成的獅子滾繡圖案,古樸而又不失淡雅,是一座典型的浙東民居,至今沒有大拆過。
全國與前童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