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南安市英都鎮榮星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583103 | 身份證前6位:350583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隸屬政區:英都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C | |
榮星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榮星村位于英都鎮鎮區中心。在秀麗的翁山腳下英溪河畔,東與民山、英東村接壤,西與良山村交界,南與大新村毗鄰,北連英溪河畔。全村面積約1.7平方公里,有13個村民小組,782戶,3500多人。
榮星村位于榮山(即洞后寨)東麓,故稱“榮山境”,解放前為榮山保,1949年解放初與民生保合并稱民山鄉,1954年農業合作化時自立榮星社,相繼沿用為大隊名,1984年為英都鄉榮星村委會,1986年為英都鎮榮星村委會。
榮星村是英都鎮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舊稱英墟街,歷史悠久,風景宜人。域內有翁山洪氏家廟,又稱五世宗祠,位于榮星村鳳山東麓,坐西朝東,始建于明萬歷丁已年(公元1617年),創建后歷盡滄桑風雨,幾度修葺。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又進行一次重修,成為一座園林式的宗祠家廟建筑群,尤為壯觀。榮星村的英山巖是英都鎮古代七巖八院之一。境內有英都鄉學——水溝館,在明代中葉,曾作為英都鄉的鄉學場所,其時系英都才子洪啟胤出仕前曾在家設館教書。學館位于洪啟胤私宅邊,臨近水溝,故稱水溝館。明清兩朝重臣洪承疇少年時,聰穎過人,洪啟胤慧眼識英才,免費收其入水溝館讀書,傳為佳話。英都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英都鎮榮星村鳳山東南麓,為了繼承革命光榮傳統,英都鎮黨委、政府根據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英都開展地下革命斗爭的老戰士張克輝同志1998年10月視察英都時所作的批示及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要求,決定興建“英都革命烈士紀念碑”,經向南安市委、市政府申請獲準,于1999年8月建成。
榮星村人多地少,解放前以理發、縫紉、打鐵等手工業和經營小本生意為主,生活勉強維持。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榮星人敢想敢干,沖出束縛圈,走向全國各地,經營水暖推銷等業務,給家鄉面貌帶來了巨大變化。村黨支部緊抓機遇,與時俱進,帶領全村人民勤勞致富奔小康,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達6200元。目前村里新建了村辦公樓,建設了振興橋、鳳山住宅小區、中溪洲工業區和河濱新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榮星村2005年被南安市委、市政府授予“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南安市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工作”三等獎,2006年被英都鎮黨委、政府評為“三個文明建設”、“計生工作”、“’四五’普法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與榮星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