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瑞安市高樓鎮東源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381125 | 身份證前6位:330381 |
長途區號:0577 | 郵政編碼:325000 |
隸屬政區:高樓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C | |
東源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東源村隸屬于高樓鎮平陽坑社區,位于飛云江畔浙南名勝圣井山腳下,南接南山村,西接晚垟頭村。全村面積3.42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460戶,1890人,外來人口6人,山林面積1073畝,耕地面積699畝。
東源村三面環山,靜臥在飛云江下游南岸、東岙山西麓山岙,平疇千畝,綠野十里。一條小溪從大山走來,穿過村前淌向飛云江。連接瑞安與文成、景寧等縣的交通大動脈———56省道橫亙在小溪上、云江邊。幾十幢高高矮矮的民房等建筑井然有序地分布在沃野之中、稻田之間,竹樹婆娑,小橋流水,鄉村風味濃厚。村民有王姓、吳姓、潘姓、許姓等,多達18姓。目前東源譜師有幾十個,其中有40多位會“東源譜法”的全部“十九般武藝”。在膠印、影印等現代印刷品種遍布全球的今天,東源譜師仍大有天地,古老的“東源譜法”(下文正名為“梓輯”)仍大行其道,令人驚嘆。
《中國姓氏譜》云:族譜即宗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變遷的特殊圖書,是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獨特記錄。早在4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我們的先人就有了修家譜的制度。近百年來,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家譜刻辭就證明了這一點。據《周禮》記載,周時已有專掌“奠系世,辨昭穆”即家族譜系的史官。到了漢、晉代,修譜之風遍及華夏。早期僅王公貴族有譜,漸而各地各族普遍修譜,甚至山村海疆、海外華人,莫不有譜。宗譜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源制作的印刷品有兩大特色:一是刻、印用字是老宋體,字形古拙。從明朝以來,老宋體作為官方字體,長期壟斷文告、公報等莊嚴場合,如今卻極少見。二是刻印、裝訂做工很考究。刻字有要點:反手,先橫、次豎、后撇;用材有講究:須用又韌又硬的棠梨木;檢字有口訣:是一首有“君王立殿堂,朝輔盡純良”等158個字的祖傳歌訣,囊括了漢字的絕大部分部首,極為入韻,用方言誦讀,朗朗上口;排版有格式:正文每頁五大格,寓五代同堂之意;下刷有講究:陰雨天只要刷一次,干燥天要一會兒刷一次,一天刷幾次。用墨量不能太多或太少,用力要均勻。總之,十幾道工序每道都要真功夫,最要緊的是刻字、檢字、排版。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欄目組拍的專題片《深埋的物證》說:“這里的每一個步驟,都和元代王禎的描述如出一轍。他們的做法,似乎就是從古代原封不動流傳下來的……”。
2008年木活字印刷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東源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也因此聞名遐邇。以此為契機村里建起了著名的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館,完整再現了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場景,是活字印刷術源于我國最好的實物證明。同年東源村被列為四星級旅游村,以文化旅游為依托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休閑旅游,全面提升全面的經濟水平。
全國與東源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