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申浦村,2002年由東街村和繆家店村合并而來,位于申港鎮(街道辦事處)中心東側,辦公地點在府前路,東接東劉村,西靠申港村,南連璜塘村,北濱長江,鎮澄路直通東西,申港河貫穿南北,境內水陸交通便捷。東街村曾是鎮政府所在地,設在大王廟,2001年搬遷。申港鎮上“殷繆兩姓,赫赫有名”,說的就是申浦村的殷氏與繆氏。
申浦村由東街村、繆家店、高頭上、新莊上、劉郎橋五個自然村組成,16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013人,暫住流動人員1500多人,土地面積3000多畝。這兩年為配合申港街道建設進行拆遷,另有一些村民安置于東港花園、南莊佳苑、錦湖苑小區等各個安置小區。
申浦村因在集鎮東首,是鎮容鎮貌展示的東大門,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鎮容鎮貌的建設整治。鎮澄路由原先10米寬拓寬到現在30米寬,兩邊民房多次拆遷。由于鎮澄路經過申浦村,每次整治都很艱難。但是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村里從1992年期就開展了“三化”建設,即道路硬化、道路亮化、道路綠化。村里投資了100多萬元,澆筑水泥路面16萬㎡,便利了村民的出行。1993年村里投資改造了舊的供電線路,調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1994年,全村投資10萬元安裝了有線電視,是第一批安裝有線電視的村。1996年全村率先安裝了程控電話,村里投資了近30萬元,使80%以上農戶裝上了電話,真正實現了50年代“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愿景。2002年,為了進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村里進行環境衛生整治,第一個創建是市衛生村,村委組織了專項小組,制定方案,要求垃圾進箱,雜物有序堆放,清除“四害”,填埋臭水溝、塘,清除露天糞坑700多只,修建了垃圾房50多只,擺放垃圾桶40多只,使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對家庭衛生也提出了要求,做到衛生知識進村入戶。因此被評為市衛生村,也是申港鎮最早的衛生村。2005年,在學習“三個代表”建設新農村的活動中,申浦村黨支部積極工作,認真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實踐“三個代表”,帶領全村黨員積極奉獻,在村民中起了表率作用,促進了村里各項事業的發展。
近年來,申浦村獲得“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生態村”、“無錫市文明村”、“江陰市學習型社區”、“江陰市社區保壘黨支部”、“申港街道五好黨支部”、“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農業 申浦村是申港鎮農業生產先進的典型之一,因為地處鎮澄公路,是鎮里的“臉面”,一般都從高從嚴要求,起示范作用。90年代村里就建起了現代化的農業設施,農田田埂水泥化, 農田水渠硬化,種子良種化,耕作機械化,管理模式化,是市農業局經常組織各鎮領導前來參觀的地方,也是鎮里農業生產地一面旗幟。在“以糧為綱”的年代,農業生產是村里很重要的工作,是村級經濟的主要來源。村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特別是“三熟”年代,農民勞動苦不堪言。90年代開始,農民才真正從繁重的農業勞動中解放出來。2000年后又進入了高效農業、規模農業、專業化農業的新階段。近些年隨著“三集中”的展開,我村土地基本被征收,絕大多數村民進入農保和城保。
工業 申浦村工業經濟發展起步于60年代,是典型的鄉鎮集體經濟,處在鄉鎮工業的初級階段,雖然底子相對較薄,但有一定基礎,村里先后興起了口琴廠、壓鑄件廠、鋁粉廠、鋼窗廠等企業。到2002年繆家村和東街村兩村合并,工業經濟總量已達7千多萬元,村級收入也有60余萬元。2006年,申浦村創立了申浦工業園區,區內統一規劃,服務到位,做到了“三道一平”,即童路道、水道、電道、地平。至2007年全村工商應稅開票銷售收入已達4.6億元,人均應稅銷售收入達15.26萬元,村級可支配收入203萬元,2008年全村工商應稅開票銷售收入已達5.2億元,人均應稅銷售收入達17萬元,村級可支配收入245.2萬元。至2007年,共有17家企業入駐園區。2005年以來,申浦村培養和引進了多名優秀科技人才,現有江蘇省著名商標1只,江蘇省質量信用產品2只,無錫市名牌產品2只,中國質量信譽評價中心的榮譽單位1個,國家級專利3項。
文化,教育,衛生 申浦村人杰地靈、鐘靈毓秀。村中有香山書屋、藝風堂、繆荃孫圖書館、春申廣場等,文化氛圍濃郁。申浦村有著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長期以來,申浦學風熾盛,人才輩出,明清時期出了13位進士。申浦村以村民學校、企業職工學校、健身活動廣場、老年活動中心為陣地,開展以專業技術、安全生產、計劃生育、衛生保健、法制教育、健身娛樂等為內容的形式多樣的社區教育,組織技能培訓,了解時事新聞,知曉政策法規,安排文體活動,豐富精神生活,形成學習氛圍,提高文明程度。申浦村已形成敬老愛幼風尚,老年文體活動健康發展。申浦村的老年演出協會多次到江陰市進行慰問演出。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全村各企業都獻出愛心,共捐款捐物46.64萬元。申浦村連續多年被評為街道“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2006年,申浦村設立了社區衛生服務站,200平方米的申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有3名專職醫師和護士,為全村村民和社區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定期為村民和社區居民體檢,及時為村民服務;有老年活動室三所,一處為東街村老年活動室,一處為藝風堂老年活動室,一處為繆家村小學退休干部活動室。
村內建有春申廣場。以戰國時期春申君黃歇命名的春申廣場,總投資2000余萬元,于2003年6月立項興建,于2007年竣工,分南北兩區。廣場沿古老的申港河東岸傍水而建,占地面積2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5公頃、綠化面積17.5公頃,建有藝風堂、春申亭、音樂噴泉、濱水平臺等數十個景點,并辟有迎賓等6個廣場,形成了人與自然、歷史、文化和諧交融的意境。
東街村的大王廟是申港中學前身,從這里走出了許多優秀學生。村中有南華職校一所,于1981年創立,后為申港成人教育中心。村里建有繆荃孫圖書館,是為紀念繆荃孫而建。現為居民學習閱覽場所,收藏各類圖書3萬冊。
人民生活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村民以農作物和母豬飼養為主要產業,村民們世世代代過著面朝黃泥背朝天的生活。1978年改革開放后,村民們走向了發家致富的道路。2002年起始的沿江開放和“三集中”建設,給申浦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村級經濟迅速壯大,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目前,申浦村手機、有線電視、電話普以及電腦都得到了較大的普及,全村社會養老保險、保障覆蓋率為100%。
2003年,全村全部用上了長江自來水,2004年,全村完成了改廁工作,2005年成立衛生保潔員隊伍,負責道路和家河保潔,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全部集中無害化處理,并且通過了江蘇省衛生村的驗收。
2006年以來,申浦村逐步投入40多萬元資金在鎮東路、新顏路、延陵路、糧浦河等全部安裝新路燈。全村主干道、各自然村主要通道,全部鋪澆水泥路。水泥路進村入戶,做到村村相通,戶戶相連。家前屋后,池旁河邊,道路兩側,廠房四面,見縫插綠。村民居住集中點有綠化景點,公共活動場所有綠化小區,全村有70多畝生態經濟林。
*數據來源于江陰市綜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