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南州晴隆縣三寶彝族鄉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2324206 | 身份證前6位:522324 |
長途區號:0859 | 郵政編碼:561400 |
隸屬政區:晴隆縣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號碼:貴E | 轄區面積:21km2 |
人口數量:約4000人 | 人口密度:190人/km2 |
三寶彝族鄉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 簡介 |
干塘村 | 干塘村委會距三寶鄉政府所在地約8公里,位于三寶鄉政府的西北面,北與雞場鎮、南與安谷鄉接壤,全村總面積11350畝,海拔1600—1800米。共轄7個村民……[詳細] |
大坪村 | 大坪村委會距三寶鄉政府所在地約7公里,位于三寶鄉政府的東北面面,北、東與雞場鎮接壤,全村總面積9950畝,海拔1200—1600米。全村共轄5個村民組2……[詳細] |
三寶村 | 三寶村委會距三寶鄉政府所在地約5公里,位于三寶鄉政府的西面,南面與安谷鄉接壤,全村總面積14925畝,海拔1400—1700米。共轄7個村民組416戶1……[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晴隆縣轄鄉。1956年建三寶民族鄉,1984年改三寶彝族鄉。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0.4萬,彝族占33%。轄三寶、大坪、干塘3個村委會。農產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
三寶彝族鄉位于晴隆縣東南面,距縣城46.03公里,其東、北、西三面與雞場鎮毗鄰,南與安谷鄉接壤,平均海拔1600米以上,總人口4600,主要居住有彝、苗兩個民族,占98.2%,是貴州省唯一的彝族鄉。
明清時期,三寶隸屬淳德里,1932年3月始置三寶鄉,隸屬第四區。1935年實行保甲制,設三寶聯保。1938年12月三保鄉(聯保)隸三區。1945年裁區設1鎮10鄉,三寶鄉下領7個保,直屬縣轄。1950年4月,三寶鄉改隸第二區,區政府駐涼水營。1953年區政府移駐雞場鄉,轄三保鄉。1956年11月,縣設9個民族鄉,其中設三寶彝族民族鄉。1958年設三寶管理區,隸紅旗公社。1963年設三寶人民公社,隸屬雞場區。1984年8月,根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84)60號文轉發省政府139號、143號文件精神,改雞場區的三寶鄉為三寶彝族自治鄉,鄉人民政府駐白雞。1992年,三寶彝族鄉屬雞場鎮轄,1996年,將三寶彝族鄉從雞場鎮鎮劃出單列。
民國初年,三寶彝族首領王富玉拉起一支有五十多人槍的民族武裝,1920年后,這支武裝發展為百余名,由王富玉之子王少卿(發祥)統率。史稱王少卿“表里通一,敬佩有嘉”。王熱心辦教育,親自赴老白寨重金聘請布依秀才周西伯到三寶辦學,并由周西伯為其舍石柱題聯勒于石,聯曰:“半耕半讀方為強業根本;一山一水乃得自由精神”。1932年王少卿被縣府委為三寶鄉首任鄉長。1935年被王天培委為上校團長,但未隨軍效命。繼奉命到興仁斷頭山收編何麻子匪部,被何匪下毒謀害。1945年于三寶建“省立苗族小學校”,為三寶教育作出積極貢獻。
三寶鄉古時為望云山,其地域比今天的大得多,其東南西北四面均為九重巖,觀音巖和轎子山(今興仁民建鄉境內)幾道百丈巨崖所箍,地勢極為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譽,其南面的巨巖上有一尊十來丈高的“香爐石”,石上有樹,常年如香爐煙縈繞不斷,古時鄉民們把九重巖、觀音洞、香爐石稱為“鎮寨之寶”,又因三寶乃是幾道巨崖中的奇峰突起的高山包,“三寶”地名由此而來。
傳說九重崖為男山,轎子山和觀音洞為女山,紫馬鄉穿洞坡為男山,九重巖與川洞坡為爭取妻子,決斗致殘,九重巖分為九重,川洞山被槍貫肺腑。這些傳說充滿陽剛之美,也有凄蒼色彩。
解放后,勤勞勇敢的彝家同胞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賦予了新“三寶”更為深刻的內涵,即“阿妹戚托”舞蹈、森林資源和豐富的水資源為新三寶。
全國與三寶彝族鄉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三寶彝族鄉區劃
522324206200 210 三寶村
522324206201 220 大坪村
522324206202 220 干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