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連江縣苔菉鎮苔菉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122113 | 身份證前6位:350122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隸屬政區:苔菉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A | |
苔菉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苔錄村位于黃岐半島末端,全村1554戶,5640人,36個村民小組,黃有黨員146人,設村級黨委1個,下屬5個黨支部,其中1個非公企業黨支部,9個黨小組。
近年來,我村黨委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綱要》,深入開展保持0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努力實踐“-”重要思想,抓住特色,增創優勢,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全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二00五年全村社會總產值達7923萬元,人均純收入達5967元,村財收入103萬元,達到了小康村要求。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核心意識,努力增強班子整體效能
村莊富不富,關鍵靠支部,我們緊緊抓住黨支部建設這個關鍵,切實加強村黨委班子自身建設,提高班子整體戰斗力。首先,擬理論學習,增強創新膽識。制定了村“兩委”成員學習制度,積極開展以“-”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0員先進性教育學習活動,以進一步更新兩委干部的思想觀念,堅持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學習重點,以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目的,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等多種途徑,在兩委干部中進一步樹立了改革開放、與時俱進、艱苦創業和敢闖敢冒意識。其次,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增強班子凝聚力。建立黨委議事規則等民主集中制各項具體制度,凡涉及村內經濟和社會發展事項,如近年來開發建設的后港小區、沃口圍海造地、沙仔駁岸道頭、西岸工業區開發、工業企業引進等重大項目,均由集體充分討論,集思廣益,作出決定后,按分工抓落實,既發揚了民主,又解決了“有人辦事”問題。第三,推行責任人崗位目標管理。每年年初,村黨委與班子成員簽訂黨建、經濟、精神文明、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等責任制,把上級的工作任務和各項經濟指標分解到各個成員,增強了“村自為戰”能力。根據區域特點,把全村劃分三塊包干片和十塊計劃生育責任區,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第四,實施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保持了一股長盛不衰的生機活動。干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造成了村級干部隊伍年齡老化,素質偏低,戰斗力削弱。針對這一問題,村黨委采取黨員和村民代表民主評議辦法,對于民主作風差、以權謀私、群眾反映強烈但又夠不上黨紀處分的,以及政策水產較低,工作方法差,事業心不強,完不成任務的予以降職或調整工作。同時重用那結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辦事公道、懂經濟、會管理的青年干部,營造了一種“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氛圍,為真正的有智之士、有用之才開綠燈、找臺階,更好地調動了全村干部的工作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嚴教育重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1、嚴教育,提高黨員的政治思想素質。重點抓“三性”:一是突出針對性。強化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開展保持0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通過“三會一課”、電化教育等形式,對廣大黨員進行“-”重要思想、-理論、黨內各項規章制度、黨性觀念和組織紀律教育。二是注重漸進性。注重用宣傳、說服方法去逐步求得問題的解決。三是把握多樣性。“-”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從而使黨員素質明顯提高,集中表現為“四個帶頭”:一是帶頭講政治。通過學習教育,廣大漁民黨員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增強,他們能夠自覺把握好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紀律,自覺筑起反滲透、反0的思想防線。十年來,全村所有黨員沒有參加偷私渡、0販私、參物資敵、販賣情報、傳播黃色-、電毒炸等違法活動。二是帶頭發揚友愛精神。如在2005年“龍王”臺風正面襲擊我縣,在羅源灣漁臺上,人員無法撤下,生命面臨危險時,縣委、鎮黨委要求我村立即組織大噸位漁輪前往搶險,黨員船長鄒長木、宋福明、陳德發不提任何條件,各帶一艘漁輪,在短時間內趕到現場參與搶險,得到縣委、縣政府夸獎。三是帶頭移風易俗。為響應鎮政府發出的“節約土地、推行火化公墓殯葬”的倡議,廣大黨員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努力做好親朋戚友的動員工作,到目前為止,全村沒有一名黨員和群眾違反這一規定。又如在制止鋪張浪費、大操大辦酒席方面,村黨員勸導隊帶頭遵守,并積極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村不辦少辦婚喪喜慶酒席者都在170桌以上,節約資金17萬元。四是帶頭搞幫扶。近年來,村黨委在漁民黨員中開展以漁業扶貧為主項目的“黨員帶窮戶致富”計劃。為了使這一計劃得到較快實施,村黨委認真制訂計劃,組織廣大漁民找對象、訂方案,本著“三幫一”的做法,使這項工作開展地有聲有色。2000年以來,有60多名黨員生產骨干、技術能手,與全村26戶貧困戶結對子,扶持結對子戶生產資金、幫帶出海生產,解決勞力出路,并使被扶持對象很快摘掉了“貧困”帽子。
2、重管理,因地制宜設置黨組織。根據生各生產單位的產業、活動特點,本著有利于漁業經濟發展,便于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則,建好“海上堡壘”,加強海上黨員管理。我們的做法是:把黨小組直接設到生產單位,實行“一長三員制”,即配備黨小組長、宣傳員、安全員、觀察員。同時,建立并堅持“海上動態、組織每月一次的工作匯報制度,要求匯報生產情況、海上動態、組織生活動態等,既調動了海上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又加強了生產管理,安全防范,促進了經濟發展。全村涌現了三種先鋒模范黨員典型:一是生產能手型。有70%的漁民黨員成為海上生產骨干或技術能手。65%擔任船長或輪機長。又是黨員吳榕堅、宋建文、林督清等帶頭組織漁輪開發印尼漁場,使本村有20艘漁輪在印尼漁場生產,效益良好。二是“伢人”服務型。我們十分重視發揮黨員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以農貿服務部為陣地,啟動老黨員在發展漁業經濟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選出24名素質高的老黨員到村農貿部充當“伢人”(經紀人),他們以中介人身份,為群眾代賣魚貨,代理帳目,為外地客商牽線搭橋,主持公道,熱情服務,方便了漁業生產,每年為村集體創利20多萬元。三是干部“經濟型”。全村9名“兩委”干部中,有4名是漁業生產產能手,2名是企業能手,他們本身就是帶領漁民致富的領頭雁。
三、注重建章立制,進一步加強黨風、民風建設。
在加強黨的建設過程中,狠抓長效機制的建章立制工作,規范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干部廉潔自律,增強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一是重落實,保證黨內各項制度的正常運作。對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黨日活動等制度,采取定計劃、定時間、定人負責的“三定”方式,以確保制度有效執行。二是抓規范,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對群眾關心的村財收支、工程發包、項目基建、計劃生育、土地審批等村務管理,一律定期向村民公開、接受監督。并規定,凡是5萬元以上的項目均由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充分討論決定并上報鎮審批后實施。同時,我們注重每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公開,讓群眾從頭到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2005年上半年在進村公路沿線駁岸道頭工程建設中,我們通過召開黨員代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等參加的群眾性會議進行議標后定標,然后組織專門領導小組進行公開投標,同時邀請鎮人大、紀委、部分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對招投標的全過程進行公開監督,群眾普遍感到滿意。三是樹新風,建立健全村規民約。成立了治安巡邏隊、“幫教”勸導隊、剎“三風”督導隊、計劃生育宣傳隊、環境衛生清潔隊,監督村規民約的執行落實,并取得明顯的治理效果,社會風氣出現了四大轉變:青年結婚送彩禮、大辦酒席轉變為節省資金投資發展生產;老人辦祝壽酒轉變為集體拜祝壽;聚眾-轉變為參與卡拉OK、上網、談心等健康娛樂;村容臟、亂、差轉變為文明安全小區。
四、抓黨建促經濟,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路。
近年來,村黨委緊緊圍繞“抓黨建、促經濟、奔小康、建新村”這條主線,以“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主導思想,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積極開拓小康致富新路。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努力改善投資環境。2000年以來,全村共投資1600多萬元,大大地改善了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面貌。一是投資300多萬元對后港小區施行“東擴西發”戰略,開辟了占地60多畝的后港工業小區;二是投資30多萬元整修村內主干道1500多米;三是投資280多萬元建造了沙仔駁岸道頭,使本村海濱公路全線貫道;四是投資1000多萬元的后港小區“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已形成規模,并被市列為試點。
2、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穩步發展。2000年以來,全村新發展遠洋漁輪7對,西洋漢作業11條,拖網7對,海上貿易船62艘,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規劃,從而解決了漁業捕撈后勁不足的問題。通過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目前,我村從事漁業生產的勞動力占38%,工業占25%,第三產業占37%,勞均創產值10萬多元,勞均純收入3.1萬元。同時,開辟了水產品批發市場、新鮮魚貨貿易點、后港中心區商品流通中心等村級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使村財收入二年翻了二番,突破百萬元。
3、努力辦民辦實事,大力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一是建立黨員基金會,對65歲以上的黨員每月定期補助30元,同時,低息借款資助困難黨員發展生產,以實際行動幫助困難黨員脫貧致富,從中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二是投資12萬元在人口集中的后港小區建立了老年人活動中心,豐富了老年人活動中心,豐富了老年業余文化生活,解決了老年人老有所樂問題。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