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即墨市鰲山衛鎮官場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282101 | 身份證前6位:370282 |
長途區號:0532 | 郵政編碼:266000 |
隸屬政區:鰲山衛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B | |
官場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官場村
村莊由來 1368—1391年(明洪武年間),朱姓從江南和州寒山縣遷至此地定居,后又搬至鰲山衛城南,起名淑園莊村,后來改為官場村。
政區人口 該村距鰲山衛鎮政府駐地1華里,南離黃海灣1公里,村西路口有青萊公路縱貫南北,交通十分便利。2004年,該村共有常住居民152戶,總人口408人,其中男性207人,女性201人,均為漢族。2005年,村年末總戶數為124戶,年末人口數407人。該村自然環境優美,社會治安秩序穩定,是定居、旅游、投資開發的黃金寶地。1995年,被即墨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莊”稱號。
經濟發展 1950年,官場村共有耕地360畝,糧食作物品種非常單調,主要種植地瓜,平均畝產120公斤左右,年農業收入0.4萬元。1951年官場村實行土地改革。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官場村成為生產大隊,糧食畝產達到150公斤,全村年農業收入達到1.2萬元。改革開放后,該村的種植業、海水養殖業發展迅速。1996—1998年,海水養殖業每年收入達100萬元。至2001年,該村有養蝦戶20戶,蝦田1500畝,年養殖收入150萬元,全村年經濟總收入180萬元,人均純收入4050元。
社會事業 1949年,青壯年文盲人數占青壯總數的90%。建國后,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村民文化素質不斷提高。1974年,村辦起第一所小學,有教室6間,可容納學生40人就讀。2001—2003年,村共有10人考入大中專院校。先后投資建青年之家、婦女之家。戶均年末存款余額1萬元。學校和其他文化活動場所,訂有報刊6種,雜志5種。
1974年,村設立衛生室,有房子3間,赤腳醫生1人。1949年,村民年人均占有糧食50公斤,收入20元,人均住房面積不足3平方米。1978年,人均占有糧食250公斤,人均收入250元。2001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4050元戶均年末存款余額1萬元。
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村莊建設進入了良好的時期。1993—2003年,共投資15萬元,整修進村路1000米,修橋一座。1970年,村投資在村前修大口平塘一個。1983年,投資3萬元,1995年,村投資5萬元蓋辦公室5間,改善了辦公條件。1997年,村投資6萬元,打大口井一眼,全村吃上了自來水。2003年,村投資14萬元,新建辦公室12間,辦公條件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從根本上得到改變。2001—2003年,村集體出資9萬元,為村民交納“三提五統”費、農業稅及大病醫療統籌費,村集體出資5萬元為不滿14周歲的獨生子女繳納保險金。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