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新華村 | 新 華:位于鎮政府駐地西北3.5公里處。1958年組建大隊時取名新華。轄王家溝圈、強堡、賀家3個自然村。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強堡村為強堡鄉人……[詳細] |
直家宮村 | 直家宮:位于鎮政府駐地南4.4公里處,轄直家宮、買家2個自然村。據傳,唐王李世民北征突厥時曾在此宿營,故名直家宮。又傳該村原名茁家宮,系“茁家溝”之諧變……[詳細] |
強華村 | 強 華: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南3.7公里處。其村名來歷無考。現有2個村民小組,133戶528人,耕地面積1300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詳細] |
安德村 | 安 德:位于鎮政府駐地南3公里處。原名安得,即得到安居之意。“德”系“得”的諧變。現有4個村民小組,1688戶983人,耕地面積2538.96畝,該村……[詳細] |
杜家村 | 杜 家:位于鎮政府駐地南3公里處。清初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現有1個村民小組,54戶243人,耕地面積643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輔以養殖業。……[詳細] |
劉家村 | 劉 家:位于鎮政府駐地南2.7公里處。清代中葉以居民姓氏得名。轄劉家、南何家、陳家莊3個自然村。現有4個村民小組,152戶631人,耕地面積1611畝……[詳細] |
陳家村 | 陳 家:位于鎮政府駐地,城鎮開發腹地。以居民姓氏得名。原來和袁家、房家合稱城關大隊。1984年分設。1949年10月至1952年6月為陳家鄉人民政府駐……[詳細] |
袁家村 | 袁 家:位于鎮政府駐地。以居民姓氏而得名。1952年6月至1961年8月袁家鄉人民委員會、袁家管理區駐地。現有2個村民小組,197戶822人,耕地面積……[詳細] |
房家村 | 房 家:位于鎮政府駐地。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238戶992人,耕地面積1257畝,該村臨近鎮區,加工、運輸、餐飲、商業、加工發展較快。……[詳細] |
官莊村 | 官 莊: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北1.3公里處。唐末,因村中有關帝廟而得名,后將“關”諧誤為“官”。現有2個村民小組,142戶580人,耕地面積890畝,該村……[詳細] |
高侯村 | 高 侯:位于鎮政府駐地南1.8公里處。轄高家、白家、侯家三個自然村,1958年組建大隊時,取高家、侯家兩村名首字而得名。現有3個村民小組,167戶68……[詳細] |
荔家咀村 | 荔家咀: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南6公里處。轄荔家咀、羅家咀2個自然村。清朝中葉,以居民姓氏及所處地形而得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98戶435人,耕地面積1350……[詳細] |
炎家山村 | 炎家山:位于鎮政府駐地西4.5公里處。清初,以居民姓氏和所處地形而得名燕家山,后訛誤為炎家山。轄炎家山、穆家山、馬家咀3個自然村。現有3個村民小組,10……[詳細] |
北屋村 | 北 屋:位于鎮政府駐地北7公里處。傳云當時此處以北再無村莊,故名北無。后將“無”諧變為“屋”。轄北屋、那坡、溝南里、南北4個自然村。現有5個村民小組,……[詳細] |
左家村 | 左 家:位于鎮政府駐地西北1.2公里處。元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139戶501人,耕地面積1095畝,該村以糧食生產、蘋果為主。……[詳細] |
朱家咀村 | 朱家咀:位于鎮政府駐地西南4公里處。清初,以居民姓氏和所處地形而得名。1個村民小組,40戶160人,耕地面積408畝,主導產業以糧食生產、蘋果和養殖為主……[詳細] |
穆家村 | 穆 家:位于鎮政府駐地西2.2公里處。明代中葉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168戶618人,耕地面積2180畝,主導產業以糧食生產、蘋果、勞務……[詳細] |
果納村 | 果 納:位于鎮政府駐地西北3公里處。轄上果納、下果納2個自然村。“果納”一名含義不詳,疑為少數民族語言漢譯。藏語漢譯“果納”為山口、轉彎之意。該村地處……[詳細] |
西班白村 | 西班白:位于鎮政府駐地西北3.5公里處。明代稱班北,后衍變成班白。清時,因人口增多,分為東西兩村。居東者取名東班白,居西者取名西班白。現有2個村民小組,……[詳細] |
東班白村 | 東班白:位于鎮政府駐地北4公里處。1949年10月至1955年7月為東班白鄉人民委員會駐地。現有2個村民小組,86戶369人,耕地面積1031畝,主導產……[詳細] |
姜家村 | 姜 家:位于鎮政府駐地北4.5公里處。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88戶361人,耕地面積1050畝,主導產業以糧食生產、蘋果為主,輔以養……[詳細] |
南章村 | 南 章: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北4.3公里處。清代中葉,以南、章兩姓居民姓氏得名。轄胡家嶺、南章、蒙家3個自然村,現有3個村民小組,107戶433人,耕地面……[詳細] |
東邑村 | 東 邑: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北5.2公里處。據傳,該 村村民多為東邊騫家村移民,故名東移。后因人口增多,分為兩村,居于地勢較高者取名上東邑,較低者取名下東……[詳細] |
折樓村 | 折 樓:位于鎮政府駐地北4.7公里處。相傳過去有一條南北道路,在村旁向東折去,故名折路。后將“路”諧變為“樓”。清末因人口增多,分為東、西兩村,居東者……[詳細] |
龍子溝村 | 龍子溝:位于鎮政府駐地北3公里處。據傳,該地原名龍尾溝,以處于溝之尾端,且溝壑狹長彎曲,狀如龍尾而得名,后衍變成龍子溝;又傳,古時有一巨龍飛止此處停歇,……[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常寧鎮位于永壽縣東北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32公里。東接上邑鄉,南界御駕宮鄉,西連馬坊鎮壓,北鄰渠子鄉,面積71.5平方公里。常寧歷史悠久。唐時建有常興寺,后取常久安寧之意,改為常寧寺。宋時,曾于此設砦(同寨,相當于縣一級的軍事建制),取名常寧砦。至金(約1115年左右),當地群眾在此進行農副產品交易,逐漸形成集鎮。明天啟年間設常寧里、強化里。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設鎮。民國19年(1930)改為常寧區。1956年3月撤區并鄉時建立袁家鄉,1958年5月改為常寧鄉。1958年10月,常寧鄉、上邑鄉、竇家鄉合并建立常寧公社。1961年8月分設為常寧、上邑、竇家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為常寧鄉,同年7月改為常寧鎮。轄25個行政村,68個村民小組,3806戶,16807人總耕地39625.8畝。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