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縣東邵渠鎮南達峪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10228113 | 身份證前6位:110228 |
長途區號:010 | 郵政編碼:101500 |
隸屬政區:東邵渠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京 | |
南達峪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達峪村
南達峪村位于東邵渠鎮西部山區,密平公路南側,由上下兩個自然村組成,是一個自然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山多地少的山區小村。南達峪于清末成村,因地處錯河南岸一條寬闊的谷口內,得名“南大峪”,民國時期演變為“南達峪”。
南達峪村共有65戶,218口人。2005年,該村先后投入200多萬元,硬化進村柏油公路2500米,并對村中主要街道進行水泥硬化,硬化面積4500平方米,硬化率95%,在街道、拐彎處安裝路燈50盞,為美化環境栽植各種花草苗木12000余棵,修建了娛樂健身廣場兩處,對全村進行改水、改廁及有線電視入戶,修建了醫療服務站,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不便的實際問題,購置了垃圾桶5個,安排了專職清潔人員兩名,保證了街道的整潔衛生等,村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當年實現人均純收入5600元,被評為市級生態文明村。
劉殿文烈士墓
南達峪村劉殿文烈士墓是東邵渠鎮一個重要的革命烈士紀念地,每年清明前后,東邵渠中小學的師生都會到這里進行祭掃活動。活動中,學生們了解劉殿文烈士的英勇事跡、聆聽革命故事,并在烈士墓前莊嚴宣誓,立志要努力學習,珍視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優越的學習環境,以高尚的思想品德、優異的學習成績回報家長和學校,為自己的將來打下堅實基礎。
劉殿文烈士系順義縣牌樓村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參加革命,后任順義縣八區(即現河南寨、東邵渠一帶)農會主任。民國三十五(1946)四月二十七日,劉殿文同志在南達峪開展工作時,不幸被縣反動地主武裝伙會包圍,英勇就義。為紀念劉殿文,西邵渠大隊于1967年3月25日立了此碑。
紀念碑位于南達峪村二隊村東60米處,座北朝南,東北靠山,南為耕地,西為村莊。碑質花崗巖石,碑身碑首為一體,方首,無碑座。紀念碑高112厘米,寬49厘米,厚18厘米,碑陽正中豎刻“劉殿文烈士之墓”七個大字,楷書體,陰刻。碑陰豎刻烈士傳略,落款及立碑年月。共7行,滿行18字,計108字,行楷體,陰刻。碑陽碑陰上額、左右兩邊及下方均刻有花邊圖案。目前,碑及碑后的墳頭完好。
碑陰錄文如下:
“劉殿文烈士,系順義縣牌樓村人,一九二○年生,貧農成份,自幼給地主扛活。一九四五年參加革命,任順義八區農會主任,為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來南達峪工作,不幸被伙會包圍英勇就義。特立碑悼念。
西邵渠大隊
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南達峪杏采摘
在村書記王淑芳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來到了東邵渠鎮最大的鮮杏采摘園——南達峪大杏采摘園。采摘園占地500畝,且品種繁多,有駝黃、香白、日光串紅等多個品種。為使之成為時尚的綠色無公害食品,村民都實行標準化管理,無論是品質還是口感都讓客商贊不絕口。每到收獲的季節,京城內外的客商紛紛前來,特別是熟了的城里市民,非得自己到園里親手采摘,一嘗鮮杏的酸甜可口。
6月,是杏豐收的季節,而此時的采摘園內總有些“杏去枝空”的冷清。置身綠葉之中,仿佛之間,樹上已結滿了小燈籠似的黃色果實,更有些俏皮地藏在綠葉下,你擁我擠的。黃澄澄的杏兒壓彎了樹梢,伸手可得,空氣里彌漫著甜香,那情形相當誘人。四周都是前來采摘的游人,他們一邊摘杏兒,一邊拍照留念,正忙的不亦樂乎。離開都市的喧囂,身處大自然的懷抱,每個人都笑逐顏開、心情愉悅,漫步林間小道,享受田園風光,人們在收獲杏兒的同時更收獲了一種心情——快樂。
(楊小峰 高美麗/文)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