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姜堰區俞垛鎮倉場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21284115 | 身份證前6位:321284 |
長途區號:0523 | 郵政編碼:225300 |
隸屬政區:俞垛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蘇M | |
倉場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漢初葉甸海陵倉,
劉濞于斯廣積糧,
元末士誠礱谷處,
下河自古米魚鄉。”
當代地方學者周志陶先生《海陵倉》詩是對俞垛倉場悠久歷史的概括和贊揚。
姜堰市俞垛鎮倉場村(原葉甸倉場)———位于里下河地區農田水網中的一個普通村莊。這里河港縱橫,田連阡陌,自古以來就是“稻粱千里熟、魚蟹多無算”的魚米之鄉,歷來享有米糧倉的盛名。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看似平常的鄉村僻壤,卻有著沉甸甸的歷史堆積。
倉場,原指古代官家收納糧食的場所。海陵倉,為西漢初年吳王劉濞所建。《漢書》載:“吳有海陵之倉,倉為吳王濞所建。”劉濞起兵前,郎中枚乘諫吳王書中有“轉粟西向,陸行不絕,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倉”的記載。關于“海陵之倉”的具體位置,不少專家都認為就是俞垛倉場。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其地名顧家墩。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濞封吳王。傳說為保證供應軍隊和城鎮居民糧食,劉濞派部下劉忠向百姓征集稻谷、建立糧倉。里下河多為低洼平原,唯有顧家墩地勢較高,周圍河道交叉相連,便于大中船只航行停泊,水路可通往里下河各地及吳國大小城市。于是劉濞在顧家墩設立了糧食倉庫和曬谷場。數年后,便形成了150戶左右的村莊。其時,劉濞下令將顧家墩改名為海陵倉。
值得注意的是,“海陵倉”的名字,時在尚未設立海陵縣以前。如果說海陵倉就是俞垛倉場的說法可信,那么海陵縣中“海陵”二字,最先該是從這里流傳。今天的泰州又是從海陵縣升格而來的,追溯泰州地區最早的海陵之名,當以海陵倉為始祖。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