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甘肅省慶陽環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621022身份證前6位:621022
長途區號:0934 郵政編碼:745000
隸屬政區:慶陽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甘M轄區面積:9236km2
人口數量:約33萬人人口密度:36人/km2
行政區劃:環城鎮 曲子鎮 甜水鎮 木缽鎮 天池鄉 演武鄉 合道鄉 樊家川鄉 八珠鄉 洪德鄉 耿灣鄉 秦團莊鄉 山城鄉 南湫鄉 羅山川鄉 虎洞鄉 小南溝鄉 車道鄉 毛井鄉 蘆家灣鄉 四合原鄉
環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環城鎮 621022100   自然環境:環城鎮是環縣縣城所在地,總土地面積 63.96萬畝,耕地面積6.98萬畝,平均海拔1565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氣溫8.7℃,全年……[詳細]
曲子鎮 621022101 408km2  曲子鎮位于慶陽市中心部位,環縣、慶城、華池三縣交界處,素有環縣“南大門”之稱。地跨東經107°21′-107°34′,北緯36°14′-36°24′。東……[詳細]
甜水鎮 621022102   自然環境:甜水鎮位于環縣最北部,總土地面積79.07 萬畝,耕地面積4.77萬畝,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氣溫7.5℃,全年無……[詳細]
木缽鎮 621022103   自然環境:木缽鎮位于環縣中南部,總土地面積48.76 萬畝,耕地面積6.8萬畝,平均海拔1192米,年平均降雨量 480毫米,年平均氣溫8.5℃,全年無……[詳細]
天池鄉 621022200   自然環境:天池鄉位于環縣西南部,總土地面積33.12 萬畝,耕地面積5.02萬畝,平均海拔1440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氣溫8.3℃,全年無……[詳細]
演武鄉 621022201   自然環境:演武鄉位于環縣中西部,總土地面積39.54 萬畝,耕地面積6.19萬畝,平均海拔1309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氣溫8.3℃,全年無……[詳細]
合道鄉 621022202   自然環境:合道鄉位于環縣中南部,總土地面積45.24 萬畝,耕地面積6.71萬畝,平均海拔1263米,年平均降雨量465毫米,年平均氣溫6.5℃,全年無……[詳細]
樊家川鄉 621022203   自然環境:樊家川鄉位于環縣中東部,總土地面積 53.19萬畝,耕地面積4.8萬畝,平均海拔1240米,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年平均氣溫8.5℃,全年無……[詳細]
八珠鄉 621022204   自然環境:八珠鄉位于環縣東南部,總土地面積51.61 萬畝,耕地面積4.92萬畝,平均海拔1505米,年平均降雨量370毫米,年平均氣溫9.3℃,全年無……[詳細]
洪德鄉 621022205 582.3km2  洪德鄉隸屬于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位于環縣北部,距縣城27公里,東西長48公里,南北寬28公里,鄉域總面積582.3平方公里,共轄19個行政村,117個村民……[詳細]
耿灣鄉 621022206   自然環境:耿灣鄉位于環縣東北部,總土地面積43.85 萬畝,耕地面積4.21萬畝,平均海拔1457米,年平均降雨量370毫米,年平均氣溫7.5℃,全年無……[詳細]
秦團莊鄉 621022207   自然環境:秦團莊鄉位于環縣東北部,總土地面積 33.86萬畝,耕地面積3.73萬畝,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氣溫7.5℃,全年……[詳細]
山城鄉 621022208 431km2  山城,在鄉西部有氈山嶺,綽約如仙子,故得名“仙城”,后訛傳為山城。 山城鄉位于環縣北部、環江上游,距縣城62公里,國道211線縱貫全境,是……[詳細]
南湫鄉 621022209   自然環境:南湫鄉位于環縣北部,總土地面積60.72 萬畝,耕地面積2.68萬畝,平均海拔1587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氣溫7.5℃,全年無霜……[詳細]
羅山川鄉 621022210   自然環境:羅山川鄉位于環縣北部,總土地面積62.94 萬畝,耕地面積3.52萬畝,平均海拔1703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氣溫7.5℃,全年無……[詳細]
虎洞鄉 621022211   自然環境:虎洞鄉位于環縣中部,總土地面積70.18 萬畝,耕地面積5.69萬畝,平均海拔1438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氣溫7.5℃,全年無霜……[詳細]
小南溝鄉 621022212   自然環境:小南溝鄉位于環縣北部,總土地面積85.4 萬畝,耕地面積5.69萬畝,平均海拔1760米,年平均降雨量370毫米,年平均氣溫7.5℃,全年無霜……[詳細]
車道鄉 621022213   自然環境:車道鄉位于環縣西部,總土地面積101.43 萬畝,耕地面積9.4萬畝,平均海拔1648米,年平均降雨量 370毫米,年平均氣溫6.5℃,全年無……[詳細]
毛井鄉 621022214   自然環境:毛井鄉位于環縣北部,總土地面積94.85 萬畝,耕地面積7.91萬畝,平均海拔1758米,年平均降雨量370毫米,年平均氣溫6.8℃,全年無霜……[詳細]
蘆家灣鄉 621022215   蘆家灣是以蘆姓人家居住在一個山灣而得名。 蘆家灣鄉位于環縣西部,距縣城98公里,東與車道接壤,西南與寧夏固原縣接界,北與毛井公里,耕地面積……[詳細]
四合原鄉 621022500 230km2  相傳清朝時,一韓姓人所生六子,分別住在六個原上,此地為老四所住而得名四合原。 四合原鄉位于環縣東北部,北與陜西定邊縣接壤,東與華池縣喬川鄉……[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環縣位于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東臨甘肅華池縣、陜西定邊縣,南接甘肅慶城、鎮原縣,西連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和同心縣,北靠寧夏鹽池縣。東、西寬約124公里,南北長約127公里,總面積9236平方公里。轄33萬人。是早在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區,建立了紅色政權的陜甘寧邊區的一部分。環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丘陵溝壑區,山大溝深,地形復雜,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間。全縣大部分地區屬環江流域,為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多風干燥,旱、雹、風、凍、蟲五災俱全,尤以旱災為重。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遞減,是全省41個國扶貧困縣和20個干旱縣之一。
    環縣地理位置圖行政區劃環縣轄4個鎮、16個鄉,一個旅游辦公室:
    環城鎮、曲子鎮、甜水鎮、木缽鎮、天池鄉、演武鄉、合道鄉、樊家川鄉、八珠鄉、洪德鄉、耿灣鄉、四合原旅游辦、秦團莊鄉、山城鄉、南湫鄉、羅山川鄉、虎洞鄉、小南溝鄉、車道鄉、毛井鄉、蘆家灣鄉。     環縣所有的中學:環縣一中(位于環城鎮老城西北角),環縣二中(位于環縣曲子鎮)
    ,環縣三中(位于環縣洪德鄉),環縣四中(位于環縣西灘開發區),環縣職中(位于環縣環城鎮)。其中,除環縣三中外,其他的中學均設高中部。環縣職中為民辦類中學。環縣一中無初中部。其他各鄉鎮均設一個初級中學。
  縣區經濟
    蓬勃發展的農村經濟
    環縣歷來是個農業大縣,農村經濟在全縣經濟格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83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半農半牧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夯實基礎,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做大做強”的原則,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草畜、洋芋、小雜糧三大特色產業,壯大油料、藥材、苗木、果杏、黃花、花椒等區域優勢產業;以增強發展后勁為目標,加快農田、水利、生態環境三項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主導產業獨具特色
    草畜產業 畜牧業是環縣的傳統產業,農民的經濟收入三分之一來自畜牧業。近年來,環縣的畜牧業盡管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超載放牧導致草山退化的問題十分突出,草畜矛盾明顯地制約著畜牧業的長足發展。對此,環縣通過認真調查研究,提出了立草為業、以草促牧的發展思路,把草畜產業開發作為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第一位主導產業來抓,著力實施草畜大縣、畜牧強縣的發展戰略。1999年,縣上成立了草畜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出臺了《環縣百萬畝紫花苜蓿基地建設實施方案》,落實了目標責任。在具體實施中,結合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緊緊圍繞種好專業草、項目草、精品草、產業草四個重點,狠抓落實,并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扶持種草養畜戶。從2000年開始,每年投入資金都在300萬元以上。四年來,累計種植紫花苜蓿51.6萬畝,新建羊畜暖棚960處3.02萬平方米,配套青貯窖910眼、氨化池910組,引進良種2600頭(只),發展規模養殖戶1.13萬戶。天池鄉近三年種植多年生牧草4.77萬畝,戶均59畝,率先成為全縣“萬畝種草養畜示范鄉”;木缽鎮高寨溝村拿出300畝川水地種植紫花苜蓿,發展養殖戶86個,成為全縣“耕地種草,舍飼圈養”的“龍頭”村。全縣有220個農戶戶均種植多年生牧草在20畝以上。截止2002年底,全縣種植多年生牧草79.6 萬畝,其中紫花苜蓿76.6萬畝,年飼草總產量400萬噸,年產苜蓿籽1000萬公斤。大家畜飼養量達到 12萬頭,羊飼養量達到 72萬只,養殖大戶達到1.2萬戶。全縣年出欄羊畜30萬頭(只),羊畜肉總產量1.2萬噸,畜牧業總產值6816萬元,人均畜牧業純收入360元。
    草畜產業的發展壯大,帶動了一批有前景的龍頭企業,目前,綠鑫草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建成投產,金鵬、華茂肉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各種畜肉產品倍受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看好。“十五”期間,計劃每年種植以紫花苜蓿為主的多年生牧草20萬畝以上,到2005年,全縣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積達到100萬畝,羊畜飼養量達到115萬頭(只)。按照“北羊、南牛、沿川豬”的畜牧業發展布局,建好東北七鄉鎮30萬只絨山羊、西北八鄉鎮5萬只灘羊、中南十鄉鎮10萬頭(只)肉牛肉羊舍飼養殖、沿川六鄉鎮5萬頭瘦肉型豬生產等四個基地。到2005年,力爭草畜產業為農民提供人均純收入700元以上。扶持建成10個以上草畜產業加工企業,年產值達到1億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
    洋芋產業 環縣黃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透氣性好,種植洋芋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洋芋以無農藥污染、不易霉爛、不易變質、貯期長、好保管等特點占有廣闊的市場。環縣抓住這一優勢,把洋芋產業開發當作振興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主導產業來抓,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制定了開發規劃,采取資金扶持、良種引進、科技培訓等切實有效的服務措施,調動農民種植洋芋的積極性,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2001年,縣上根據不同的地域條件,確定縣北為高淀粉洋芋生產區,縣南為菜用型洋芋生產區,縣中南部為短生育期地膜種植菜用生產區,每年種植都在40萬畝左右,年產量2億公斤,甜水、山城等6鄉鎮年種植突破2萬畝以上,有12個鄉鎮種植1萬畝以上,涌現出了230個種植超過30畝的大戶。
    為了切實搞好良種繁育、貯存和加工等配套工作,環縣建成慶陽市唯一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曲子高科技示范園區,依托中心繁育良種,在園區內和曲子鎮孟家寨村、木缽鎮木缽街村建成全鋼架無蟲網室55畝;在甜水鎮甜水街村建立一級種薯基地100畝;在山城鄉豐臺村、秦團莊鄉白原畔村、四合原鄉四合原村、毛井鄉黃寨柯村建二級種薯基地2萬畝,年生產優良種薯1000萬公斤。在曲子、山城等鄉分別建成庫容5000噸、2000噸的大型洋芋貯存庫5個,年儲存鮮薯3000萬公斤。建成金地寶洋芋精粉有限責任公司,并扶持建成5個小型加工廠,年加工能力6萬噸以上。
    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洋芋產業化開發已成為西部最具市場競爭力的新興產業。環縣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擬建年生產馬鈴薯淀粉4000噸的甘肅興環馬鈴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采取種、加、銷一體化,農、工、商一條龍,“公司+農戶”的新型立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豐收。
    小雜糧產業 環縣種植各類小雜糧歷史悠久,品種多樣,品質獨特。每年種植的蕎麥、糜子、谷子、玉米、綠豆、豌豆、燕麥、苦蕎等小雜糧達20種,面積30萬畝左右,總產在300萬公斤以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保健和綠色食品著稱的蕎麥、燕麥、谷子等小雜糧開發前景愈加廣闊。環縣蕎麥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所含的“蘆丁”和“煙酸”,是治療高血壓的輔助劑,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選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小米含有多種脂肪酸、維生素,有養腎健胃、消渴利便的作用;豌豆、扁豆、小綠豆、小紅豆等豆類雜糧含有人體所必需的10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長期食用可清熱解毒,抗炎消腫,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硬化。基于上述認識,環縣提出了“壓夏擴秋,壓主擴雜”的新思路,把小雜糧當作特色產業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并積極組織實施。
    第一步是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加大小雜糧種植面積。在土地廣闊的縣北部,夏秋作物面積由原來的6:4調整到4:6,其中小雜糧占到糧食作物面積的50%。1999年至2001年,環縣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造成小麥大面積減產和絕收,由于采取了決戰小秋、決戰小雜糧的補救措施,全縣三年累計種植的230萬畝小雜糧都獲得了較好的收成,平均畝產在100公斤以上,有效地遏制了糧食減產和農村經濟下滑的局勢。大旱之年,小雜糧豐收的事實教育了廣大干部和群眾。于是,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提出了實施百萬畝小雜糧工程這一宏偉目標。為使工程順利進行,縣上千方百計引進和培育在當地適種的優良品種,從小塊試種到大田推廣,抽組農技人員進大田進行技術指導,鄉村干部進村入戶抓落實,及早聯系銷路。2002年由于天幫忙、人努力,100萬畝小雜糧喜獲豐收,總產達到1.2億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僅此一項為農民人均增收225元。小雜糧豐收不僅滿足了農民的糧囤子,而且促使一批又一批新型農民走出土地,成為運銷戶,既方便了群眾,又成為廣大農民走向市場的領頭人。
    為使小雜糧產業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縣上走的第二步是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興辦小雜糧精深加工企業。目前已建成的企業有年產1500噸“甜龍牌”蕎面系列產品的甜水飛龍有限責任公司;年產650噸“蕎花牌”食醋、蕎掛面系列產品的環縣欣榮食品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550噸“雨林牌”豌豆粉系列產品的環縣鑫泰雜糧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年產400噸“百一牌”黃酒、白酒系列產品的甘肅百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五谷牌”雜糧產品的長豐糧油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新辦小型加工廠100戶,年加工小雜糧3050噸,完成產值1714萬元,銷售收入1671萬元,實現利潤155.8萬元,上繳稅金71萬元。生產的蕎麥精粉、蕎掛面、蕎香酥、蕎面涼皮、豌豆粉、小米、小綠豆、黃酒、白酒等9個產品投放市場后,供不應求。小雜糧加工業的發展壯大,帶動了當地產業基地的形成,幫助農民實現了農產品與市場的對接,架起了農戶與市場連通的橋梁,為農業結構調整開拓了廣闊的空間。
    2003年,環縣繼續在小雜糧產業開發上做文章,種植面積100萬畝,人均3畝,預計總產量1.3億公斤,可為農民人均增收230元。曲子、木缽、洪德、毛井四鄉鎮已建立小雜糧綠色產品生產基地222.5畝,全部采用農家肥種植,并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大田推廣,力爭年底通過綠色認證。
  資源環境
    環縣地域廣闊,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各項產業的開發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土地勞力資源
    環縣土地面積約占慶陽市的三分之一,可供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利用的土地1194.6萬畝,人均37.3畝,是全國人均水平的3.4倍。山、川、塬、臺兼有,小氣候復雜多樣,宜糧、宜油、宜林、宜草,立體開發潛力巨大。有尚待開發利用的荒山、荒坡、荒灘、荒溝等"四荒地"867萬畝,可供興辦牧場、果園和農副產品種植生產。近年來,通過馬蓮河、蒲河流域治理、梯田建設和生態項目建設,水土流失得到了大面積控制,生態環境有了大的改善。揚黃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二期工程即將上馬。環縣勞力資源也比較充足,現有鄉村勞動力16.17萬人,全縣可利用的剩余勞動力達5萬多個,為發展地方工業和第三產業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基礎。
    生物資源 
    
    環縣可栽培的農作物有7個大類242個品種。盛產的冬(春)小麥、蕎麥、糜子、谷子、玉米、高粱、洋芋、燕麥等是食品釀造工業的上好原料,其中蕎麥、苦蕎、小綠豆、燕麥等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胡麻、蕓芥、葵花、豆類等各類經濟作物產量可觀。全縣養羊72萬只,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灘羊飼養量占全國十分之一。縣南部盛產優質蘋果、曹杏、桃、梨、核桃、花椒等。還有野生藥材80多種,其中甘草、秦艽、麻黃、遠志等大宗名貴藥材質量上乘,年產100萬公斤以上。農副土特產品主要有黃花菜、羊絨、羊毛、山羊板皮、二毛裘皮、葵花籽和亞麻油等。黃花菜(又名金針菜)果長肉厚,色澤金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酒席上的美味菜肴。綿羊毛細而長,柔性好,吸水性好,保暖性強,貨源充足,是加工地毯的上好原料,全縣年產羊毛58萬公斤。二毛裘皮為馳名中外的"裘中之珍",是本縣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年產羊皮12萬張,其中二毛裘皮3萬張。葵花籽是休閑保健食品,含油量高,營養豐富,是制作味精、餅干、面包、掛面的主要原料。亞麻油(俗稱胡麻油)是輕化工業和食用的優質油品,被評為省優產品,年產量200萬公斤,曾于1994年在蒙古烏蘭巴托召開的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礦產資源
    環縣地處陜甘寧地臺主體腹部西側,有石油、天然氣、石灰巖、白云巖、石英砂、煤、芒硝等多種礦藏。現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億多噸,為全國十大油田之一長慶油田的主產區,原油品位較高;縣境內九連山和石梁地帶有儲量達2000萬噸以上的優質石灰巖,由九連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開采生產;縣西北部已探明有C+D級儲量達679.9萬噸的白云巖,品位屬特優,是生產金屬鎂的主要原料;車道鄉劉園子有6層厚度330米的優質煤田,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另外,甜水鎮境內的石英砂,山城、耿灣、甜水等地的鉀礦,也極具開發利用價值。
    在第十四屆蘭洽會上,慶陽市政府和西安天竣能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合同,中國華能集團能源交通產業控股公司和西安天竣公司合作開發建設環縣沙井子大型煤炭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103億元人民幣。環縣沙井子煤田位于環縣西部的馬坊川流域,總面積386.56平方公里。經國土資源部評審認定,沙井子煤田含煤面積119平方公里,煤炭資源總量16.48億噸。地質詳查從今年3月開始,目前已開鉆15個探孔,總進尺6800米,完鉆11眼。這次蘭洽會簽約的建設項目,將建設年產1060萬噸的大型煤礦和2x60萬千瓦燃煤電廠。
    2001年8月,延長油礦管理局在國土資源部依法登記了“甘寧鄂爾多斯盆地環縣—鹽池地區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并取得了該地區油氣資源探礦權。該區域總面積為1046平方公里,其中環縣境內為820平方公里。之后,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克服諸多困難,加大勘探投入,努力推進工作,先后開展了資料收集、非地震物化探、二維地震勘探等大量前期工作,初步掌握了該區域的地層情況。但由于種種原因,真正的勘探開發難以實施。2007年6月12日,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委托所屬的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與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人民政府在甘肅簽署了《環縣—鹽池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協議》,標志著該區塊石油天然氣勘探進入實質階段。
    旅游資源東老爺山(又稱興隆山)位于環縣東北部的陜、甘、寧三省交界處,海拔1774米,是聞名遐邇的道教名山,自古有“雞鳴聽三省”的美譽,這里,有軒轅黃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雞叫鳴、關老爺顯靈、林道士成仙的神奇傳說,有毛澤東、彭德懷、-帶領紅軍長征留下的歷史足跡。這里,“二龍戲珠”奇特山勢壯觀逼真、巧奪天工,16座元、明、清古建廟宇樓閣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蒼松翠柏櫛比鱗次、映帶左右,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宏偉的道教宮觀和諧相襯,渾然天成,是休閑觀光、求仙問道、紅色旅游的絕好勝地,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保護歷史遺產,挖掘文化內涵,展現人文特色,開發紅色旅游資源,創造一處環境優雅的旅游觀光場所,環縣提出了開發建成東老爺山森林公園的目標,并逐年組織實施。90年代為該山送上了農電,2003年修通了三級柏油公路,2005年聘請專家對景區進行了詳細規劃,2006年實施了上水工程。公園總體控制面積475畝,近期規劃180余畝,總投資1300萬元。依托“二龍戲珠”山體特征,以祖師山(中峰)為中心,加固維修古建廟宇樓閣,增建牌坊、山門、影碑、紅軍長征紀念館、紅軍窖紀念碑、觀龍亭等景觀;在玉皇峁(北峰)修建玉皇觀;在魁星峁(南峰)修建魁星樓、拾財亭等景觀。擴大植樹綠化,修建游覽道路等。今年,一期工程已開工實施。
  
全國與環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延安市| 卢氏县| 大石桥市| 宁陕县| 达州市| 萝北县| 汾阳市| 富阳市| 绿春县| 上林县| 临泽县| 宣恩县| 昭通市| 抚顺市| 高要市| 灌阳县| 合作市| 灯塔市| 新泰市| 永安市| 大姚县| 上林县| 南澳县| 通城县| 洞头县| 黄骅市| 兰西县| 拜泉县| 烟台市| 鹤峰县| 雷波县| 广东省| 新余市| 盘山县| 镇坪县| 灵石县| 三穗县| 团风县| 山西省| 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