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龍海市東園鎮東園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681111 | 身份證前6位:350681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隸屬政區:東園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E | |
東園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東園村位于東園鎮中部,為鎮政府所在地。東鄰峨山,西鄰東寶村,南鄰楓林村,北鄰南邊村,高速公路在該村設有出入口處(漳州港),可直通浮宮鎮及漳州開發區。全村總面積 2.7平方公里,有588戶2350人,其中東園社211戶864人,頂下房社155戶612人,下井社130戶518人,后坑社92戶356人。
一、政區沿革
清乾隆年間屬城外東部東原保、寶里保。民國 29年隸屬第一區陂內鄉,36年隸屬峨山鄉。1952年隸屬第五區白水鎮,1956年隸屬城關區,1959年2月隸屬浮宮公社。1961年與南邊大隊分出為東園大隊,1984年屬東園鄉東園大隊,1992年屬東園鎮東園村,轄東園、頂下房、下井、后坑4個自然社。
二、姓氏源流
甘姓為東園村的大姓,始祖仙游,字廷海,開創于唐朝,源于河南固始縣,其后肇居于峨山之陽,名路邊社,祖宅居于此傳二世 6人,元朝時期,為躲避戰亂,易號逃散四方,不知所蹤,直至十三世,茂隆祖恢復故號,為中興始祖,傳二世3人(元末明初),長房分居該村下井社、后坑社、頂房及其他自然社,次房都是其他自然社,三房有居于東園社及其他自然社。
三、經濟狀況及基礎設施建設
全村以農業為主,工業輔之,農業耕地面積原 1400畝,其中農業耕地面積850畝,農作物以蔬菜類及豆類為主。在村里開店有40家,個人辦錫箔廠15家。有運輸車10輛,手扶拖拉機2輛,小車有12輛,外出做工有300人,2010年全村總產值421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100萬元,農業1650萬元,第三產業460萬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7700元。
全村普及電力供應,電視普及率 98%,電話普及率95%,有手機400部,電腦15臺,100%飲用自來水。村內規劃2個新村建設點,計劃興建80套樓房,已建成60套。新村內配有綠化地。2000至2005年先后投資15萬元,建造村內水泥路500米。
有東園小學 1所,2000年臺灣甘有榮協助投資14萬元,建設一座2層辦公樓,同時投資55萬元,新建一幢三層教學樓,面積800平方米。設有6個班級,有教師13人,學生190人。
四、宗祠
甘氏大宗——懿懿堂 位于東園村頂下房社,建于明朝,歷代多次修葺, 1990年臺灣甘有榮等捐資重修。郡望渤海,坐巽向乾兼已亥,土木結構,二進,中間天井,占地面積587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祠內屏柱聯:開新天播苗裔仙游固始垂青史,興故里振家聲茂隆鷺田續春秋。宗祠內原存有明“解元”,甘汝挺立,明“豹史”,甘惟榮立;明“中提督”、“崇明伯”,甘輝立;大清“欽賜大史第”,甘偉元立;大清“欽賜舉人第一名”,甘偉元立;以及“進士”、“文魁”等共13面扁,現僅存6面扁。原祠堂前有二翼旗桿四方型12座,六角型一座,現在尚存四方型4座。甘氏祖祠以及甘國公府于2004年被龍海市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文物古跡
輔信將軍廟 位于下井社。土木結構,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前亭后殿。對聯為駕五彩云梯苑若蜃樓騰渤海,燃九龍銀燭嚴然火樹燦峨山。主奉輔信將軍,對聯為“輔信芳名肇賜陳圣主,將軍傳績獨頌李光生”2004年被龍海市公布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慈濟宮 位于后坑社,建于宋朝,土木結構,建筑面積50平方米,供奉保生大帝。
全國與東園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