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漳浦縣石榴鎮溫斗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623107 | 身份證前6位:350623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隸屬政區:石榴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E | |
溫斗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 溫斗村概況
溫斗村位于石榴鎮南部,東、北鄰下車村,西鄰芳林村,南鄰大南坂農場坑內作業區。村下轄8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有801戶3066人口,現有正式黨員70名,其中女黨員9名。全村總土地面積10733多畝,實有耕地面積約2633畝。鹿溪上游(西溪)自西向東流過村境,有兩條小溪分別自北邊和南邊而來,在本村匯入鹿溪上游。
二、政區沿革
清代為田保(雍正十一年自南靖縣劃歸漳浦的車田15保之一)所轄。民國時期屬象牙鄉長田保。新中國初期屬第二區(石榴區)下車鄉,1958年9月屬石榴公社下車大隊所轄,1962年從下車大隊分出成立溫斗大隊,即今石榴鎮溫斗村的前身。村轄下溫斗、頂溫斗、蓮池尾、長林、下樓、田墘、田吳、陂仔后8個自然村,共801戶,3066人,其中,下溫斗103戶,407人;頂溫斗50戶,168人;蓮池尾76戶,262人;長林208戶,801人;下樓121戶,463人;田墘154戶,607人;田吳40戶,145人;陂仔后49戶,213人。
三、姓氏源流
下溫斗、頂溫斗為曾姓和林姓聚居地,曾姓祖先源自平和縣九峰,林姓源自攀龍。長林、下樓為余姓聚居地,祖先源自下車后埔,先傳長林,再傳下樓,長林有祖祠一座。田墘為林姓聚居地,祖先源自攀龍村。田吳為吳姓聚居地,祖先源自象牙村。陂仔后原為查姓聚居地,今無查姓,查姓古土樓樓墻殘存。田墘陳姓來自芳林村。陂仔后現為林姓聚居地,源自攀龍。蓮池尾為郭姓聚居地,源流不詳。
四、經濟狀況及基礎設施
全村耕地2633畝(水田1688畝,農地945畝),有山地1.43萬畝(有林地6650畝、果園地550畝、荒山地7200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蔗和香蕉、柑桔、荔枝、龍眼、桃、李等果樹。荔枝年產2萬多斤。溪道縱橫,溪邊種植“長枝竹”,是編制“篾席”的材料,全村各戶皆編制篾席,銷往各地。本地生產的長枝竹不夠用,要向別處購入補充。村有工業企業3家(漳浦縣騰達花卉專業合作社、漳浦縣龍順園藝有限公司、漳浦通順紡織有限公司)、營運客貨車21輛、農用車5輛。到深圳經營海運1家。出外務工600多人,多往廈門、泉州、廣州、深圳。
農戶皆以電燈照明,大部分農戶安裝電視機、電話機,廣播網覆蓋全村。村民大多飲用自來水,部分村民飲用井水。村建水泥路6公里左右,基本實現道路硬化“社社通”。
村醫療衛生室1所,鄉醫一名。小學一所,即溫斗小學,校園面積4311平方米,建筑面積1154平方米,設6班,學生119人,教師13人。
五、古跡和風俗
田墘媽祖宮、下樓佛庵、長林玄天上帝廟,溫斗馬王公廟。
靖和樓,清乾。常衬杲ǖ膱A樓。
福壽樓,民國建的方樓。
安和樓,清咸豐間建的方樓。
慶云樓,民國五年建的方樓。
田樓,清代建的圓樓。
坊 表,林錄妻余氏貞孝坊,現已毀。
全村大部分村民信佛和民間俗神,一部分人信基督教。
六、新中國人物
林海根,漳浦縣-副局長。
林海端,萬安農場革委會主任。
林土生,長橋公社社長。
林連絡,漳浦縣總工會副主席。
郭鎮東,漳浦縣科技局副局長。
林長成,霞美公社副社長。
余水池,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紅軍,1948年解放北平后任錦川鐵路局主任,1991年病逝。
郭仲琛,中國科學院植物所主任研究。
余滿松,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人民軍醫》出版社社長、編審,少將軍銜。
陳麗貞,解放軍304醫院主任醫師。
林炳文,解放軍某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大校。
余順和,漳州市工交干校校長。
吳信魏,福建省衛生廳藥政處處長。
曾偉強,中國科學院遺傳所副研究員。
陳懷楠,海南農墾總局科技處處長。
林瑞典,深圳海關科長。
林火明,副主任醫師。
吳志民,深圳地區漳浦同鄉會副理事長,漳浦先鋒人物,創辦豪昌盛貿易有限公司。
吳信魏,原省藥檢所所長(退休)。
余浦松,人民軍醫出版社社長,少將軍銜。
林水金,縣統計局副科。
林水池,南浦鄉副科。
林連絡,二輕局正科。
吳文堅,縣公安副科。
余進耀,縣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
林炳文,北京國防科委、大校正師職。
余春香,漳浦團縣委副書記。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