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閩北紅色首府大安村位于福建省最北部武夷山市洋莊鄉境內,距市區22公里。地處閩贛兩省交界的分水關南麓和海拔2158米有“華東屋脊”之稱的黃崗山腳下,四周萬峰千仞,地勢險要,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安村轄區面積174平方公里,山林面積24.3萬畝,F有25個村民小組,529戶,1843人。具有英勇革命斗爭精神的大安人民,早在1927年就開始了農-動,1928年建立民眾隊,1929年出兵參加第二次上梅-,1930年3月成立0大安區委,5月建立大安區蘇維埃政府。這里的地理和政治條件,是建立閩北革0據地中心的理想地帶。蘇區也加強了婦女隊伍的建設,發揮蘇區婦女的作用,1927年3月成立了崇安婦女協會,1928年2月成立了崇安縣婦女解放委員會,1930年5月各級政府健全了婦女機構,1932年冬縣委婦女解放委員會改稱為婦女部。婦女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動員婦女參加赤衛隊、少先隊的武裝斗爭,制造武器,參加守口保衛工作,參加生產勞動和政治文化學習,參加慰勞隊、宣傳隊、擔架隊支援前線,反對買賣婚姻,反對抱童養媳,維護男女平等權利等。1931年9月,黃道以卓越政治家和軍事家的膽略,將閩北分區黨政軍機關遷移至大安,在這里打造閩北蘇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設輝煌的時期,閩北蘇區成為受到毛澤東主席贊揚的“方志敏式的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安成為閩北蘇區“紅色首府”。戰斗和生活在紅色首府的大安人民,在黨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為閩北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大安是僅有615戶3000人口的高山村莊,紅軍游擊隊榜上有名達310人,其中擔任團級以上職務12人,76人擔任過縣區級地方干部,老紅軍劉太古親身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征。大安的兒童團、中青年和老人,特別是中青年男女大多數都參加了慰勞隊、擔架隊等后方工作,真心實意地為閩北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熱血寫千秋。大安人民為閩北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統計,大安的優秀兒女在戰場上英勇犧牲270多人,慘遭-反動派殺害達273人,被-殘害致傷的180多人,被-抓壯丁和挑夫90多人。遭-軍焚毀村莊達31個,占自然村總數百分五十,被燒毀民房896棟,使224戶人家成為絕戶。全村農田荒蕪2000余畝。蘇維埃時期戰旗飄揚的大安,抗戰時期是上饒集中營向閩北轉移的宿營地。集中營第六中隊秘密黨支部書記沈韜等五位策劃-的骨干,于1942年6月16日晚,被-頑固派用馬刀砍死在大安街的鴻家溪洲。為了赤石-的勝利,這五位烈士首先獻出了熱血青春。解放戰爭時期,大安是-將軍率領人民解放軍二野十五軍解放閩北第三路大軍,經分水關向崇安挺進的地方。大安人民發揚蘇維埃時期擁軍光榮傳統,夾道為解放大軍送飯送茶,為閩北和崇安的解放作貢獻。大安是閩北根據地老區的重點和亮點。建國初期,全村有老紅軍、老游擊隊員、老黨員、老蘇區干部、老接頭戶40多人,居武夷山市前列,不愧為“紅旗不倒”重點老區;大安人民,不愧為不屈不撓的英雄人民。2004年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0中央宣傳部、國家旅游局等13個部門確認,大安與黃山——婺源——上饒——弋陽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名錄》和《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