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泉港區山腰街道海濱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505001 | 身份證前6位:350505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隸屬政區:山腰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C | |
海濱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海濱村簡介
【經濟社會】
海濱村區域面積為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25畝,轄兩個自然村,即埕邊自然村與崇福自然村。下設6個村民小組,全村共370戶1200余人,旅居僑胞300多人,外來人口1000多人。海濱村以菜農經濟為龍頭,發展了多種經濟,周邊有皮革廠、雨傘廠、紡織廠等企業十多家。村民多數到工廠就業,出租房比比皆是,村內有海濱超市、菜市、酒家等商店經濟收入大幅度增長,村民年人均收入數千余元,大大地搞活了市場經濟,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海濱新村部于2008落成,屹立于驛峰公路北側,立交橋邊。雄偉壯觀,共投資100多元。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熱潮中,全村新建樓房50多座,域內有老人活動中心、老年協會、五七小學(已拼入前黃小學)、海濱衛生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隨著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深入發展,該村先后于99年被肖厝黨工委授予文明單位;于2006年被肖厝黨工委授予計生工作先進單位;98年榮獲埭港鎮征兵工作先進單位;于2002年榮獲泉港區服務重點先進單位;于2006年榮獲山腰街道辦事處年度平安建設合格村等稱號。隨著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斷深入,海濱村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地名含義】
海濱村座落-之濱,正南方是大海,又是前黃鹽場及鐘厝工業區的產鹽之地。古時候,海水流經埕邊與崇福交界的大港直至三朱村的昆山腳下,曾為船只停泊之地,海濱也因臨海而得名。
【歷史沿革】
始建制于晚唐年間,其鼎盛時期曾為“萬人煙”,幾經風云變幻而一度衰落。民國年間屬山腰區公所轄區。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于1954年屬惠北超先公社前黃鄉埕邊村,崇福村屬普安轄區,1957年屬山腰公社海濱農場(即國營海濱農場),1967年隸屬山腰鹽場(原名為五七農場),1999年隸屬埭港鎮海濱村委會,2001年隸屬山腰鎮海濱村委會,后掛牌為山腰街道辦事處海濱村委會。
【地理位置】
海濱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我區公路鐵路運輸的集結點,也是我區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在改革開放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推動下,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其緊依大海,東臨前黃火車站,西靠口岸糧倉及后亭山脈,北傍前黃山脈,南達集控開發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工廠林立,商機無限。驛峰公路與漳泉肖鐵路交叉而過,橫貫海濱,立交橋(即天橋)如彩虹凌空飛架,跨越鐵路,構成海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乃是一處較有人文價值的海濱旅游勝地。
【氣候與物產】
海濱村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區20℃-22℃,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本村以菜農經濟為龍頭,發展了多種經濟。
全國與海濱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