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新源村位于石湖蕩鎮的西南部,黃浦江中上游地區,塔閔公路、廣庵路交匯本村,東有A30同三高速,北靠滬杭鐵路、A8滬杭高速,建設中的A15機場高速貫穿我村。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后,廢除民國時保甲制,縣以下建區、鄉、村政權組織。頭陀港、婁村、外巨等建頭陀港村;張家港、南蕩灣、北蕩灣、蔡家頭、楊家角等建楊家角村,隸古松鄉。 1953年4月,農業生產互助組相繼合并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簡稱初級社)。頭陀港村建五一初級社,張家港、南蕩灣、北蕩灣、蔡家頭、楊家角等為聯合初級社。1956年2月聯合初級社、五一初級社合并為五一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7年12月,松江縣全面撤區并鄉建古松大鄉。五一高級社隸古松鄉。1958年9月,古松鄉建先鋒人民公社,當時采用軍隊編制,公社設團,以下設片為營,原頭陀港村為8營三連,外巨、張家港為2營6連,婁村、南蕩灣、北蕩灣、蔡家頭、楊家角為2營5連。同年12月,先鋒人民公社易名古松人民公社。1959年3月,撤銷軍隊編制,八營三連,二營五連、六連劃分為五一大隊(原高級社名稱)為基本核算單位,下設婁村、外巨、張西、張東、南蕩灣、北蕩灣、蔡家頭、楊家角、頭南、頭中、頭東等11個生產隊,共有343戶,1288人,耕田面積2500畝,糧食常年單產500公斤。 1968年,從原古松、五一兩個大隊劃出五個生產隊建古松公社種籽場。下設頭西、河南、西南匯、泖北、泖田5個生產隊,共有140戶,430人,耕田面積505畝。 1968年1月,0期間,各生產大隊行政機構改稱革命委員會,各生產隊設政治、生產隊長和貧下中農協會三套班子。1970年1月,恢復原行政機構。 1981年1月,生產大隊易名為村,五一大隊五村;種籽場為古場村。2004年5月,撤五村、古場村建新源村。由自然村婁村,外巨村,張西村,張東村,南蕩灣村,北蕩灣村,蔡家頭村,楊家角村,頭西村,頭南村,頭中村,頭東村,河南村,西南灣村,泖南村,泖北村組成。總人口2078人,本村戶數556戶。其中:本村人口1778人,農保人口276人,鎮保人口270人,城保人口87人;外來人口300人。其他人口1145人。耕地2132.00畝,糧田1281.00畝,常年菜田111.00畝,林地508.00畝,魚塘232.00畝,畜禽場0.00畝,其它0畝,其它0畝。我村2008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95.40萬元,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690.00元。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