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中榆社縣郝北鎮云安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40721102 | 身份證前6位:140721 |
長途區號:0354 | 郵政編碼:030600 |
隸屬政區:郝北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晉K | |
云安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云安村情概況
郝北鎮云安村位于榆社縣南部、北距縣城20公里,南與武鄉縣接壤,東連蘭峪鄉,素有“榆社小江南”的美譽。抗日戰爭時期,老一輩革命家-、李達同志曾在云安村居住。云安村是移民新村,2005年由趙家會和云安村合并而建,全村總面積7.8平方公里,現有108戶352口人,外出務工人員107人。耕地650畝,主要種植玉米、谷子、蔬菜(拱棚25座共57畝、明地菜30畝)、薯類,林地4864畝,以刺槐、楊樹為主要樹種,新發展核桃經濟林150畝。現牛存欄11頭,豬存欄26頭,雞存欄581只。全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業、養殖業、三輪車運輸、外出務工,2010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74萬元,人均純收入2100元,屬于全縣貧困村。
二、班子及制度建設情況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來加強村級班子建設。一是健全機構。村兩委班子共四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太珍;黨支部副書記兼村委會副主任:陳俊維;支委委員:王俊平;村委委員:李云中。村兩委本著立足實際、講求實效和精簡、實用的原則,大力實施交叉任職、一職多能為主要形式的村級配套組織建設。團支部、婦代會、民兵連、調委會、治保會、計生協會及計生專干逐步成為村級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健全制度。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和一事一議,定期召開兩委會、黨員會、與群眾座談會,商討解決村中重大問題。嚴格履行村黨支部工作、村委會工作、村代會、村紀檢監督小組等各機構的工作職責。嚴格執行村“兩委”班子責任追究辦法,突出抓好村務、政務、財務三公開。各項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力的保障了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三、農村新舊“五覆蓋”完成和推進情況
2005年移民并村以來,全村完成四條巷道、三條主街道共計2.1公里村通水泥(油)路,并進行綠化,安裝路燈13盞。現有村級衛生室2所,村級健身場所2個,村閉路電視實現全覆蓋。現有深井一眼,基本解決人畜吃水問題。村內沒有學校,學生全部在郝北中、小學上學。舊“五覆蓋”的基本完成,使全村的面貌有了一個新的變化,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兩個,基本能夠滿足群眾的日常生活、生產用品需求,群眾可以安全、放心、方便、實惠消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尚在宣傳階段。新“五覆蓋”重點完成工作:建設一個衛生所,占地面積約90平方米,配備較齊全的醫療設備和藥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聘請更好的醫護人員;鼓勵支持村中適齡青年參加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進一步完善便民連鎖商店功能性,提高其實用性,更好的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四、村民自治情況
本屆村委會是于2008年12月選舉產生的云安第八屆村委會。近年來,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逐步建立健全村黨支部領導、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強化政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保障。一是村干部的群眾觀念不斷強化。實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后,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民更喜歡那些代表他們利益,能為他們說話和辦事的村干部。否則村民有權隨時對其進行罷免,從而強化了群眾觀念。二是村級事務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村中所有事項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進行,重大問題采取“一事一議”的形式進行民主決策,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積極性大大提高。如南溝建壩蓄水發展優質水澆地一事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進行,效果良好。三是村民的自治意識不斷增強。實行村民自治后,云安村實行了村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廣大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民主權力得到了切實保障,村民切實感受到了管理自身事務的自主權,極大增強了廣大農民的主任翁責任感,增強了村民的自治意識。
五、維穩情況
近年來,云安村緊緊圍繞群眾反映的問題,切實維護黨員、群眾的民主權利,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和化解矛盾糾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一是堅持定期排查,定期走訪,及時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二是發現問題跟蹤落實,耐心的化解矛盾。三是化解群眾矛盾與加強思想疏導教育相結合。在保護群眾民主權利的同時,注重把開展群眾思想疏導教育工作貫穿于維穩問題處理中。對群眾反映的應該解決也能夠解決的問題,協同落實解決;對群眾要求合理但不合法的問題,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工作;對個別堅持過高或無理要求的,認真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另外,注重利用電視、廣播、遠程教育、舉辦培訓班和咨詢會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群眾正確以適當的方式解決問題。
六、十二五發展規劃
產業發展方面:一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南溝建壩蓄水,發展優質水澆地150畝,穩定糧食產量,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是鞏固核桃經濟林,力爭達300畝左右,實現戶均3畝。三是發展設施,力爭新建日光溫室蔬菜大棚50座,全村2戶均1個蔬菜大棚。
社會事業方面:一是大力改善村級衛生條件。二是充分利用村級活動場所、農家書屋和遠程教育系統,積極開展群眾文化體育休閑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三是突出發展農村救助事業。全村共有低保戶28戶28人,五保戶10戶11人。今后幾年,將以為農民解困為核心,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農村特困群眾生活救助、大病醫療救助、農村五保對象、養老救助、自然災害救助為重點,建立健全村級社會救助體系和保障機制。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