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牡丹區馬嶺崗鎮黃廟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702108 | 身份證前6位:371702 |
長途區號:0530 | 郵政編碼:274000 |
隸屬政區:馬嶺崗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R | |
黃廟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黃廟行政村(轄羅頭侯、崔劉莊、黃廟、廟東朱、張莊、王莊、唐東范、付莊、朱莊)
村莊概況
黃廟行政村位于菏澤城西南部,距鎮駐地4公里,東與段莊趙樓兩村交界,南與青丘村接壤,西與范水坑村相鄰,北與車子李相連。本村由羅頭侯、崔劉莊、黃廟、廟東朱、張莊、王莊、唐東范、付莊、朱莊八個自然村組成,均由明朝洪武年間年,自山西省洪桐縣遷此建村。總面積9.2平方公里,全村呈梯形走向,村委會駐地黃廟村。全村共有11個姓氏,總人口2965人,其中男1480人,女1482人,耕地面積2962畝,本村以種糧為主。
黃 廟/2965人
黃廟/517
崔劉莊/445
張莊/230
王莊/231
堂中范/244
付莊/201
朱莊/340
羅頭侯/776
村莊歷史
黃廟村是悠久的古老村莊。據黃氏宗譜序言介紹,早在隋唐時代便有數戶人家“隸耕于此”,建業修廟,生息繁衍,并與朱、范、付、張等姓氏村莊相鄰。黃氏家庭中多有俠義之士,忠厚粗爽,剛正耿直者居多。“飛毛腿黃七爺”的神奇的傳說,“黃巢乃吾族中豪強者也”是族人之驕傲,其|“殺富濟貧”“除暴安良”之義舉至今仍被傳為佳話。雖其歲月久遠,但褚多因素尚有案稽。黃廟為黃巢故里之說亦證據昭顯。
一、黃廟村史及宗譜足可佐證
約于唐末(約886)年間黃氏宗族遭滅絕之禍,暗中四處避逃,遷徙他鄉,唯留一廟宇于砂址作記,并囑傍鄰朱姓托管。據說廟內并未紀念物品存留,謂之“娘娘廟”,其意為未有男性或男性逃避遠方。
宋真宗景德年間,逃往山西之一支黃姓人家,“先人黃大老夫婦偕三子,受族中長者之托來曹州冤句一帶尋根祭先”。因年月久遠,再加多次黃水淤積,面目全非,遂將三子分別于“西廟、中樓、東口”成一線0定居并互相輔弼。其長子黃河禮遵先人之訓,將雜草叢生之“黃娘娘”(一說黃蒿廟)再更名為“黃廟”。
二、費解的廟宇命名令人值信
黃氏宗譜記載:先祖定居后,‘遵先人訓,多與朱姓接觸,四訪遺址’。后發現草叢中一“裸露石塊”,后確認為古廟原址,乃于原址處修一簡陋廟宇,為避“賊寇之嫌”遂稱“黃娘娘廟”。據黃氏家族世代相傳之說,該名稱含義頗具繁多:一不失黃家姓氏,二“避草寇之諱”,三便于日后更名。據世代傳言:廟宇修建得益‘朱氏眾多者輔佐資助’,理應依其為先,在大明洪武年間,黃家先人曾以此謙讓朱姓。而朱姓卻以黃巢為“一代豪杰”,“為民除惡,屢建奇功,功不可磨”為由推辭,終命作“黃廟”,廟宇及村莊命諱即確定,朱姓也因居住于黃廟東側更名為“廟東朱”。
三、廟內關羽塑像,顏色蹊蹺,謎底被解是一依據
黃廟起源于唐末宋初,成形于明清。約在洪武年、正德年兩次重修,正德年間已成規模,分南北兩院對峙,殿堂、廊房俱全,院內石碑繁多,殿內羅漢林立,唯有一黃面關羽塑像引人注目,關羽這一線面形象為何成為黃色臉孔,這一謎底只有黃氏族人心知肚明。早年廟內石碑記云:“族中強者逢殺身禍,后人紀之,避其本姓氏,以色示也。”是以黃色表黃姓,以關羽表黃巢形像之意。這一事實泥塑在“文革”時被毀,至今仍記憶猶新,是黃氏宗族痛心疾首之撼事。廟內現立之“黃巢爺”塑像取代了當初的黃面關羽塑像。
綜上,黃廟是黃巢故里,黃面關云長即黃巢形像,已被周邊群鄉鄰接受,眾多關于黃巢的神奇傳說也由原來的隱匿家傳化公開。如今,逢初一、十五等傳統祭日,八方村民多聚于廟內焚香祭拜,廟中常煙霧繚繞,其影響日趨擴大。
全國與黃廟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