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天一家園社區位居中山西路和環城西路的交叉口,東至環城西路北段,南臨中山西路,西接麗園北路,北靠勝豐河,總面積32.6萬平方米,其中第一、二、三、五期已交付使用,共有房屋79幢,住戶2293戶/ 5216 人,六期正在規劃中。滿目皆綠,視野開闊是天一家園社區的一大亮點。社區綠化率達到41.25%。社區擁有大型休閑會所,內部設有閱覽室、棋牌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社區學院等。另有中心廣場、兒童游樂場等,并多處設置健身器材。社區居民的構成有明顯的特點:一、“三多兩高”即知識分子多、白領族多、公務員多、高學歷、高素質多。二、青年人多,老年人少,生活節奏快。
在社區建設中,我們始終堅持以黨建為龍頭,以居民自治為基礎,以提高廣大居民文明素質為核心,以社區文化建設為著手,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搞好社區服務為重點,努力營造一個關愛環境、崇尚自然、營造人文關愛的精神家園。
一、 資源共享,共駐共建
首先,構建合理完善的組織網絡,加強黨組織建設,擴大社區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充分發揮共建理事會的作用,利用社區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泉,以及各方面的人才資源,通過調查摸底,分類登記上冊,建立人才庫,緊緊圍繞“共”字作足文章,突出一個“借”字,向“借”字要機遇:一是“借風起航”不失時機地抓住重點節日、重大節慶、重大事件,以此為東風,大力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社區思想教育活動;二是“借雞(機)生蛋”,借助社區單位的電腦、錄像等電器設備,幫助轄區居民和青少年學生等,掌握電腦、錄像操作技術;三是“借腦育人”依托社區人力資源泉辦好社區學院,使社區學院成為老百姓身邊終身學習的搖籃;四是“借梯登樓”,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促使社區各項工作更上一層樓。
二、 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社區廉政文化建設
針對社區居民“三多兩高”的特點,社區黨支部始終把廉政文化建設擺在黨建工作和社區建設工作的重要位置,社區廉政文化建設堅持藝術化、人性化、情景化。把廉政文化建設同社區創建活動結合起來,開展形式多樣的黨風廉政建設知識宣傳教育,如開展了“6.6.3.2”系列教育活動(環境熏陶六個一:一條清風河畔廉政宣傳長廊、一個清風欄、一只廉政宣傳窗、一個廉政書角、一份家園絲語報和一套廉政之頁;活動引導六個一:一次廉政知識講座、一次郵品中的中國0郵展、一次廉政漫畫展、一次清風送廉電影周、一次廉政文化團隊活動、一次廉內助活動;三個比:文明家庭評比、特色樓群評比、賢內助評比;二個賽:清風杯書畫賽、智力競賽)營造唯廉是美、唯廉是樂、唯廉是榮的社區環境,用環境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2005年6月30日,0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帶領省、市各級領導一行,考察了我社區廉政文化建設,得到了各位領導的充分肯定。
三、 提高環保意識,打造綠色品牌
社區一幢幢建筑物單體錯落有致、棟距開闊,一眼望去——頓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與之和諧的是我們社區居民積極倡導綠色生活理念,鼓勵公眾親善自然的環保道德,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努力創造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新鮮、整潔干凈的社區環境”,切實提高社區成員的居住質量,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為此,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和文明素質,加大資金投入,投入環境衛生設施建設資金和綠化面積增設資金,進一步健全社區環境衛生管理網絡,加強衛生保潔及垃圾清運。并成立三支護綠隊,動員黨員居民認養綠地,共建共管,變要我護為我要護,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開展一系列環保主題活動,使環保理念進一步得到滲透。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知識講座、“保護環境,走向文明共建美好家園”百人簽名儀式、“變廢為寶”巧手小制作比賽、“你丟我撿”社區環境美化活動、參觀花木展活動、環保知識燈謎活動、“美好的家園”青少年環保書畫比賽、環境保護知識圖片展覽、公民道德規范知識競賽以及“大手牽小手,環保你我他”大型文藝活動等,同時在“歲月如歌、家園常青”植樹活動中,我們還組織居民進行花木認購活動,共有23戶居民出資近5000元認購了各種花木,并為各自認購的花木紀念性命名,并親手種植認購花木,營造了一種“我為社區添綠色、人人愛護綠化”的良好氛圍,在2006年的大型活動---自家門口領棵樹活動中,社區與物業共組織到400棵桂花樹、楊梅樹和香樟樹等大型樹種,由社區居民認領、種植、命名、養護,使居民推窗即可見自已親手種植的樹,既美化了環境,又增強了居民的環保意識。在開展大型活動的同時,社區的“我為社區巡邏一夜,社區為我守一年”志愿者巡邏活動開展已近三年了,每天,巡邏隊員們佩著紅袖章,在社區的路面上巡邏,關注著社區的綠化、環保、治安、文明行為等,成為社區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在“創模”工作中,我們確立了“從我做起,從身邊每一件事做起”的工作思路,而樓道、家庭則是工作展開的最佳陣地。如我們首先在每個樓道配備了環保宣傳員。同時,我們還進行了社區綠色示范家庭評選活動,并在社區內廣泛宣傳,鼓勵居居加入到此次活動中來。期間,還涌現出了一大批環保志愿者,召開樓群座談會,發動社區居民,征集創建特色樓群金點子,由社區居民自己取名、自己動手,創建了“青藤佳苑”、“綠苑新居”兩個環保特色樓道,并通過了全國綠色社區的創建驗收以及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四、 運動休閑化——文明時尚、動感生活
文明時尚、動感生活是我們天一家園社區居民追求的又一生活境界,感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節拍,在充滿競爭的工作之余,我們努力為居民創造一個輕松休閑讓心靈放飛的家園,為此,我們不斷完善文體活動陣地建設,通過了文化宮創建,已形成了15分鐘文化娛樂圈,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常年不斷。唱好四季歌,每季一次大型活動,每月一次小型活動。同時,建立了八支文體團隊,如太極拳隊、歌詠隊、民樂隊、乒乓隊等等,同時,歌詠隊還在市、區的多次比賽中獲獎。2006年、2007年我們的柔力球隊參加市、區老運會柔力球比賽蟬聯兩屆冠軍,并獲得了道德風尚獎。在此基礎上,我們還為老年人建立了內容齊全的健康檔案,并整合資源,建立健康促進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名醫坐堂”義診活動,為社區居民開啟了健康的金鑰匙。
五、 因地制宜,抓出特色
立足實際,圍繞居民群眾最迫切需要,最渴望解決的熱點、難點,確立社區建設的內容。為此,我們注重實效,根據天一家園社區上班族多、年輕人多、三口之家多的特點,普遍下班較晚小孩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實際困難,特成立了四點鐘學校——陽光驛站,。
社區四點鐘學校的教育有師資,有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寧高專勤工儉學的學生,二是社區內下崗的有一技之長的黨員,三是社區志愿者(退休教師)。上課內容的具體安排,一是輔導、督促學生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二是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開展各類興趣活動(如乒乓球培訓、書畫比賽、講故事比賽等)。特別是深受居民歡迎的少兒乒乓球培訓,從2003年寒假開始的十幾名學生增加到現在的將近三十名學生,教育做到有計劃、有評比、有總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愛好運動的興趣,增加了體質,乒乓已成為我們社區人人喜歡的一項運動。小小的乒乓球已成為我們社區傳遞友誼的橋梁,增加了社區的凝聚力,成為我們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她既為貧困大學生和失業黨員解決一部分生活費,又為雙職工家庭解決了后顧之憂。取得了互動雙贏的效果,得到了廣大居民的歡迎。
面對社區建設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開拓創新、務實求真、確立與時俱進的思想,為此,我們天一家園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將本著“百姓的需要作為第一信號、百姓的滿意作為第一目標”的服務宗旨,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老百姓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利益,用勤勞的雙手和社區居民一起,力爭把天一家園打造成以“生態、休閑、運動”為特色的,具有濃濃現代氣息的精品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