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蕭山區瓜瀝鎮甘露亭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109113 | 身份證前6位:330109 |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隸屬政區:瓜瀝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A | |
甘露亭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甘露亭村是杭州市蕭山區坎山鎮行政村之一,是坎山鎮的強村之一。在建國前屬坎山鎮第十二保,建國后為坎山鎮十二村,1956年創辦新華初級社,1957年轉新華、新農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為坎山管理區勝利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坎山鎮甘露亭村至今。
甘露亭村東至民豐河村,南至八大村,西與新街鎮陳家園村相鄰,北至國慶村。全村有18個生產組,農戶789戶2840人,其中男1415人,女1425人,非農戶15戶17人。有耕地面積1711畝,其中內地 1711畝,納入計劃面積1711畝,其中保收田地1711畝。
甘露亭村地處濱海平原,自宋代起,淤沙漲起。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促進農業生產的旱澇保收,村民在鎮的帶動下挖掘北塘河,利灌溉排澇。如今,北塘河直通錢塘江。甘露亭村歷史悠久,很早就有人類在村區土地上農耕和活動。其土質俗稱“涂隔沙”,松脆濾水,適宜種植桑、稻、棉有多種雜糧。當時曾有“家種百株桕,吃穿勿有用愁”之說。清末到民國初,蠶桑業大興,到達鼎盛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種植棉、麻為主的經濟作物,到1958年用科學種田在沙地開始種稻,一年三熟(春糧、早稻、晚稻)使糧食畝產大幅度增長。十一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農業更是得到迅速發展。1990到2000年農業總收入從519.17到7916,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轉變。
當農業大跨步前行的同時,工業也有了新的起點。在改革開放后的近幾年,工業如同雨后春筍,茁壯成長,村民生活也因此而明顯改善。建國初期及以前,甘露亭無工業可言,1958年黨中央提出工業“以鋼為綱”,大辦鋼鐵、大辦工業,在“-”運動的影響下,本村興起了五金行業的加工,特別是彈簧的加工。同時,村建起村級工業園區積極發揮優勢,內引外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全村產業結構的日趨完善合理。1990年到2000年工業總產值從156.93到5078。這又是一次歷史性的騰飛。
甘露亭村民勤勞儉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憑著自己的聰慧與勇敢,積極創造財富,使得生活質量不斷的得到提高。村委班子更是千方百計調動村民參與社會主義建設,共創富裕和諧的新農村。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