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璧山區璧城街道新堰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00227001 | 身份證前6位:500227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2760 |
隸屬政區:璧城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渝 | |
新堰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新堰村
新堰村地處璧山縣城近郊,距璧山縣城中心3公里,距重慶主城38公里,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轄8個經濟合作社。全村有1219戶,3354人,勞動力人口1680人(其中農業戶963戶,農業人口2881人)。村黨總支下設四個黨支部,黨員120名。總耕地面積2488畝,人均耕地0.86畝。新堰村以種植無公害蔬菜為主導產業,2008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4250畝(包括在村外規模承包耕地2100畝),復種面積8000畝左右,年產蔬菜3500萬公斤左右,產值4000萬元左右,2009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元。
新堰村曾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村‘-’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中國百強特色經濟村”、“全國基層團建創新示范點”,重慶市“無公害蔬菜基地”、“農業科普示范基地”、“民主法制示范村”、“市級衛生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千百工程“十佳示范村”,歷年被評為市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并獲得-、-、-、-等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
新堰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緊緊圍繞“突出一個主題(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實現兩大突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在發展主導產業上有新的突破;大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有新的突破)、加快三個轉移(土地向種養殖大戶轉移;農業經濟向二、三產業經濟轉移;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移)、完善四化工程(道路硬化、庭院綠化、環境美化、路燈亮化)、搞好五通服務(通水、通電、通氣、通路、通網絡)、達到六新目標(新農村、新觀念、新發展、新保障、新風尚、新水平)”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以新科技武裝新農民、以新機制拓展新空間、以新產業開辟新財源”的“三新”經濟,催生了新堰村新農村新面貌。
以新科技武裝新農民。村里開設有科普圖書室,每年邀請市、縣農技專家、教授給村民授課2-3次,組織村民市外參觀學習1-2次,在更換優良品種、蔬菜嫁接、蔬菜凈菜、包裝、貼標識上市以及市場營銷理念等方面狠下功夫。村成立了蔬菜營銷合作社和蔬菜協會,農戶參合率達到70%左右,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在新堰村蔚然成風,全村90%以上的種植戶均掌握了科枝致富的“金鑰匙”,新堰村生產的大白菜、番茄、黃瓜等蔬菜均加貼無公害蔬菜專用標識,遠銷重慶主城及周邊區縣。
以新機制拓展新空間。新堰村大力推進土地流轉,著力培育規模種植,拓展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空間。新堰村有800人左右的勞動力從事種植業,人均耕作面積達到5畝以上。目前,全村土地流轉面積908畝,土地流轉率達40%。村里有170人到村外、縣外乃至市外租賃2450畝土地從事無公害蔬菜種植,村內外共種植蔬菜4600畝,年產值達4000余萬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地生財”的土地經營機制促進村民持續增收,新堰村家家戶戶都是受益者。
以新產業開辟新財源。新堰村以開放的方式拓寬就業渠道,引導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從事二、三產業。2008年,全村有800人進城務工經商,占總勞動力的50%左右,二、三產業已成為農民的新職業,非農產業收入已成為增收致富和新農村建設的新財源。
如今,新堰村人生活殷實,幸福美滿。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移動電話、電腦等已進入尋常菜農家庭,不少農戶家庭中還購置了小轎車、農用運輸車。新堰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各項事業齊頭并進:村“兩委”辦公室、衛生室、文化活動室、敬老院、垃圾池、排污管道等基礎設施健全,組建了文藝宣傳隊、腰鼓隊、農民合唱團、籃球隊等群眾文體組織。全村初步具備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雛形。
全國與新堰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