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金塔縣三合鄉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620921403 | 身份證前6位:620921 |
長途區號:0937 | 郵政編碼:735000 |
隸屬政區:金塔縣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號碼:甘F | 轄區面積:94.5km2 |
人口數量:約9000人 | 人口密度:95人/km2 |
三合鄉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三合鄉位于縣城北郊16公里處,東靠會水開發區,西接中東鎮、古城鄉,南連金塔鎮,北往東壩鎮。三合鄉地勢平坦,光熱和水土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9.6℃,無霜期168天,晝夜溫差13.9----16.4℃,土壤理化性度好。全鄉轄區占地面積15.48萬畝,其中:耕地34311畝。全鄉共轄7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227人,共有勞動力4259人。全鄉基礎設施條件好,農業實現了渠、路、林、電"四配套"。交通便利,酒航公路、酒額公路橫穿全境。通訊信息暢通,95%的農戶開通了程控電話,100%的農戶通閉路電視。近年來,該鄉充分利用本鄉潛在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采取科技助推、市場引導、政策扶持等措施,逐步培育形成了適應本地發展的棉花、制種、草畜、日光溫室、葡萄、苗木等支柱產業。名優特產主要有棉花、孜然、籽瓜、豆類、肉羊、反季節瓜菜、精品制種、精品洋蔥。
2007年 ,三合鄉以新農村建設統攬全局,堅持"興產業、強基礎、抓增效、促和諧"的十二字方針,狠抓了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四大重點,至年底,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8827萬元,農村二三產業和勞務輸出收入達107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07元。
在棉花產業發展上,鄉黨委、政府大力推廣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并依托膜下滴灌技術,在天潭村五組、大柳林村三組建成了棉花超高產示范點,帶動全鄉建成以JD-3、JD-4、豐棉8號等品種為主的高產高效示范區7個2000畝,輻射帶動全鄉棉花新品種推廣面積達到22000畝以上,使新品種種植面積達到90%以上。
在肉羊產業發展上,以圈舍改造、設施配套、品種引進改良為重點,狠抓養殖小區和高代雜交改良點建設,全鄉共建成21個整組推進設施養殖示范點,2007年全鄉引進波德代純種公羊5只,高代雜交種羊50只,小尾寒羊基礎母羊407只,新建高代雜交生產改良點78個,累計達到135個,實施肉羊雜交生產3700只。
農業基礎建設成效明顯。水利建設上,近年來共投資600萬元,投勞6.3萬個,完成襯砌支渠25公里,斗農渠75公里,井渠配套206公里,新打機井12眼,配套田間地口閘15000座,水利灌溉條件有了新的提高;人飲病改工程,投資65萬元,解決了全鄉 1199戶4387人的飲水問題;電力設施上,投資330萬元,新建和改造農電網55公里,更換和配套變壓器39個,架設高低壓線路90公里,供電條件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建設上,搶抓退耕還林的大好機遇,采取造林與壓沙結合、綠化與治理并重的辦法,重點對風沙口進行了治理,累計完成造林5000畝,人工壓沙960畝,建起綠色通道25公里,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治理;道路工程建設上,共投資300多萬元,完成路基提墊35公里,整治鄉村道路58公里,完成了紅星坪到原上新壩接大樹路6公里的通村油路鋪筑工程,結束了全鄉無通村油路的歷史。同時完成了永光村、古墩子村路基提墊15公里,徹底改變了三合路況差的面貌。
金塔縣轄鄉。1949年分設官壩鄉、新壩鄉、天生場鄉,1955年合設三合鄉,1962年改設公社,1983年復設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94.5平方公里,人口0.9萬,有漢、維吾爾、回、土等民族。酒(泉)額(濟納旗)公路縱貫鄉境。轄榆樹溝、永光、頭截、天生場、陸溝、譚家灣、古墩子、上新壩、下新壩、大柳林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從事農機修理、農機具、農產品加工、運輸、建筑、采礦、商業服務等。農業主產小麥、玉米。畜牧業有較大發展。.
全國與三合鄉同名的有:全國與三合鄉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三合鄉區劃
620921403208 220 永光村
620921403209 220 榆樹溝村
620921403210 220 古墩子村
620921403211 220 下新壩村
620921403212 220 大柳林村
620921403213 220 紅星村
620921403214 123 天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