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陽開陽縣城關鎮南中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0121100 | 身份證前6位:520121 |
長途區號:0851 | 郵政編碼:550300 |
隸屬政區:城關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A | |
南中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中村地處開陽縣城,是縣、鎮兩級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開陽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屬比較發達的行政村之一。全村轄8個村民組,1117戶,4024人,耕地面積986畝,都在縣城規劃紅線內(其中失地農民約占全村人口的90%)。全村土地肥沃,后備耕地、荒山也變化為經濟綠化林帶一體化,衛生飲用水、森林、建筑地材資源豐富,交通、通訊發達,是小城鎮建設的理想投資場所。
南中村黨支部共有支部成員5人(村委兼職1人,婦聯兼職1人),黨支部根據黨員分部情況下轄四個黨小組,支部共有黨員71人(其中男黨員57人,女黨員14人)。
南中村集體機動地300畝,村辦企業:白沙井集體林場580畝、白沙井水廠總投資165萬元、白艷坡砂石廠、預制構件廠、哪芽青年綠色示范基地(團市委授牌),有千只家禽養殖場一個,百頭養豬場一個。南門外砂石廠、標磚廠、南門外富硒農產品批發市場約6000平方米已完工,已投入使用面積2000平方米;三臺山農貿、建材市場已投入使用,南中村三臺山、白沙井安置小區(在建);中山街539平方米綜合商場一個,村級集體經濟年均產值700萬元,全村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886人,年均創社會總產值1.2億元,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以上。村有辦公室一幢,商貿樓一幢,建筑總面積為2839平方米,村集體固定資產約3800萬元。
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堅持以發展經濟,群眾致富為己任,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增強集體經濟的同時,積極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全村“四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1998年8月獲得貴陽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村”稱號,2003年獲貴陽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稱號,是開陽縣人民政府的“村民自治模范村”,2003年9月獲得貴州省司法廳授予“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200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市、縣、鎮黨委授予的“五好基層黨組織”,2001年以來年年獲得城關鎮黨委政府授予的“目標考核一等獎”和城關鎮黨委政府授予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等獎勵。
南中村兩委會工、青、婦組織健全,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以發展生產力為著力點,以增加農民群眾收入為著眼點(如:每年給80歲以上的老年人、70以上的老黨員、老軍人、貧困戶、大學生、村民死亡者家屬給予補助,對參與合作醫療及自愿參與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村民、貧困建房戶的村民給予補助),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切入點,以農民群眾得實惠為落腳點,著力抓好宣傳發動群眾,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深化農村改革,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具體工作,努力將南中村建設成為產業獨特、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百姓增收、具有城市特色的和諧新農村。
--人口總數:4024人 農業人口:4024人 非農業人口:/人
--行政區面積:1.36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986.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布依族,苗族,侗族 發展口號:依法治村,以德治村
--所轄村: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六組,七組,八組 生產總值:1200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白沙井集體林場,白沙井水廠,白艷坡砂石廠,預制構件廠,哪芽青年綠色示范基地 名特產品:無 辦公所在地:城南巷2號
全國與南中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