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蒼南縣龍港鎮余北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327101 | 身份證前6位:330327 |
長途區號:0577 | 郵政編碼:325000 |
隸屬政區:龍港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C | |
余北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篾匠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職業,而在龍港余北村,村民們都知道曾經有兩位聞名遐邇的篾匠——余連海、余德興、余建崇、余建北。一個村上出了幾位篾匠老師,當時方圓幾十里內也頗為罕見,這是與余北村祖祖輩輩從事粉干加工分不開的。在粉干加工的幾道程序中,很多都離不開篾制用品:淘米的筲箕,舀水的筲筒,接盛半熟粉條的籮蓋,放干粉條的籮筐,晾曬粉干的竹篾,挑粉干的扁擔等。因為當時余北村幾乎是挨家挨戶做粉干,所以每年要對這些篾制用品進行修換,因而對于篾匠活兒的需求量很大,于是每每到了梅雨季節,篾匠在余北村通常要被“提前預約”。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余北村的做篾活基本上是由余連海老師傅獨攬的,大概在八十年***始,余德北篾匠經過一段拜師學藝后,也基本上能夠獨當一面。當然,“金博萊酒行”由于小時候就在余北村長大,對于篾匠做篾的記憶印象深刻:只見余師傅手執厚背鋒利的鋼刀剖篾,抬起一根碩竹的根部,狠力霹一刀,再用其他刀背將夾在竹肉身的刀往下錘。竹根剖成上下兩瓣,一腳踏住下半,一手掀起上半,霎時,“霹哩啪啦”一陣撕裂的爆響,竹子徹底分成兩半。
而這“剖”只是做篾活的其中一道程序,總的來說篾匠的基本功包括: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 而篾匠的工具很簡單,一把將竹子盤成細篾的篾刀,是必備的工具,再就是小鋸、小鑿子等,還有一件特殊的工具就是:“度篾齒”,這一種特別的篾匠工具,其形狀是用鐵打成像小刀一樣,安上一個木柄,有一面有一道特制的小槽,它的獨特作用是插在一個地方,卻能把柔軟結實的篾從小槽中穿過去。
記得在編制籮筐時,篾匠都會先把竹片放在火上燒一會兒,這樣竹片會變得柔韌一些,方可進行折彎。所謂熟能生巧,余北村的這兩位師傅在篾刀一進一退中嫻熟地剖篾。破出的篾分三等:篾青、篾黃和篾屎。即便手巧,但也要小心。如果是剛剛學做篾活,鋒利的厚背刀偶爾會劃破了指頭,霎時,鮮血直流,受傷時鄉民每每往傷口敷些煙絲或火柴盒砂紙以止血。
其實,不只是在龍港余北村,過去江南垟一帶的老百姓日常用具多為用竹子加工而成,大到房屋、床鋪、躺椅、桌子、涼席,小及竹籃、淘籮、蒸籠、籮筐、篩子,甚至連熱水瓶殼也是竹編的。竹制品美觀大方、經久耐用,備受家庭主婦歡迎,所以,每年鄉鎮集市篾匠往往能賺個盆盈缽滿。但隨著塑料制品的出現,篾制品幾乎被淘汰。鄉情繾綣,往事如昨。篾匠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余北村的兩位老篾匠也早已改行。但篾匠——曾經的老行當,確實曾經伴隨著我們走過了一段不可忘卻的青蔥歲月。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