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大坪村 | 大坪村位于文家店鎮東北方向,距離集鎮14千米。東與三道水鄉接壤、西南與尖峰村相鄰,北與香壩鄉隔江相望。鄉鎮現有黨員18名(移民黨員5名),主要以養殖水稻……[詳細] |
尖峰村 | 尖峰村位于文家店鎮東北方向,距離集鎮所在地10公里,東與大坪村相鄰,西南與三七村、堰塘村相鄰,北與合朋溪隔江相望。現有農戶223戶,人口956人,黨員2……[詳細] |
三七村 | 三七村處于烏江沿岸,荊竹園邊境,地勢高,氣候涼爽,是一個夏季避暑的最佳鄉村。適宜種植金銀花,玉米等。全村人口1358人,由7個村民組組成。 --人……[詳細] |
堰塘村 | 堰塘村所轄7個村民組,位于文家店鎮烏江東南部。堰塘村以水稻、玉米為主要種植產業,F在木材加工廠一個,養殖場(山羊)一個,魚塘2個(網箱魚塘一個),養豬大……[詳細] |
青龍村 | 青龍村距文家店集鎮4公里,有九個村民組組成,分別是:鄢家溝、黃瓜塘、張家溝、劉家山、半坡、高石坎、朝陽寺、長田坎、塘壩9個組。青龍村共26名黨員,總人口……[詳細] |
屯山村 | 屯山村位于文家店鎮1.5公里,總面積4650畝,全村人口997人,主要以漢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構成所轄7個村民組,黨員22名,預備黨員2名,積極分子……[詳細] |
安江社區 | 安江社區位于思林電站庫區內文家店鎮政府所在地,東與堰塘村相接壤,南與甕溪相毗鄰,西與紅旗村、五星村交界,北與長壩鄉隔江相望,全社區所轄9個小區,總面積約……[詳細] |
群山村 | 群山村位于文家店鎮東南方,距集鎮5公里,全村總面積1395畝,其中田412畝,土420畝,荒山150畝,山林412畝?側丝942人,214戶。農民經濟……[詳細] |
紅旗村 | 紅旗村位于文家店鎮西南部,距集鎮5公里,紅旗村由艾家溝、向家寨、高家寨、香爐田4個村民組組成,共273戶,人口1283人,耕地面積903畝,森林607.……[詳細] |
六井村 | 六井村位于文家店鎮東南部。主要以水稻、玉米、烤煙為主要產業,全村共6平方公里的行政區面積。 --人口總數:670人農業人口:660人非農業人口:1……[詳細] |
龍山村 | 龍山村地理位于文家店鎮東南部,距集鎮9.5公里,東鄰甕溪鎮安塘村,南鄰本莊鎮涼山村,西鄰六井村,北鄰紅旗村香爐田組。其中耕地面積846畝,田730畝,土……[詳細] |
五星村 | 五星村位于文家店集鎮西部,以烤煙、獺兔、中藥材、經果林為主要產業。五星村群眾十分勤勞,在政府的領導下,同心協力,共同抓好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隨著經濟……[詳細] |
沿沙村 | 沿沙村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文家店鎮烏江沿岸,氣候宜人,村暖夏涼。全村共有人口1082人,土地面積1345畝,盛產烤煙,金銀花等經濟作物。全村共有236戶……[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文家店鎮地處烏江南岸,距思南縣城74公里,屬思南縣最邊遠最貧困的鄉鎮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受思林電站建設動工前的限制,使原本繁榮的文家店鎮落后于其他周邊鄉鎮。思林電站的開工建設,給盼望已久的文家店鎮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思南縣委、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將文家店鎮先后納入了全縣扶貧開發、退耕還林還草、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鄉鎮,給予了相應的資金投入。但僅此永遠跟不上較發達鄉鎮。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扶貧開發和思林電站動工建設的歷史機遇的大背景、大環境下,文家店鎮黨委、政府就如何加快全鎮經濟發展,與對接思林電站建設和打造思南文化教育大縣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并且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狠抓發展規劃和項目建設。在全鎮開展“思林電站建設,我們怎么辦”的大討論,經過全鎮干部、群眾的充分討論,形成共識,認為將文家店鎮建設成為“文化旅游重鎮”,從而帶動二、三產業的發展,是適合鎮情、民意的必然選擇。它對接了銅仁地區“旅游活區”的發展思路,也對接了思南縣創“文化教育大縣”的宏偉目標,同時為全鎮3000余人移民安置創造良好的條件,這一歷史抉策具有現實性、時代性、遠見性和群眾性。文家店鎮位于思南縣的西南部,地處烏江中下游南岸,在思南、石阡、鳳崗三縣交界處,東與三道水鄉接壤,南與甕溪鎮相鄰,西與石阡縣的本莊鎮共界,北與我縣合朋、長壩和鳳崗縣的天橋鄉隔江相望。境內最高海拔1033.2米,最低海拔375米,烏江由高灘入境至雷公門出境,流程21公里,經過鎮內9個村、20個村民組。文家店是千里烏江邊的一個重鎮,其地理位置具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文家店鎮具有900多年的歷史,經歷過許多的歷史變遷,解放后的行政區域也頻繁變動,F在全鎮轄14個村1個居委會,78個村民小組,1個縣駐鎮單位,有3676戶15233人。境內漢、土家、苗等民族雜居,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8%。有國土面積85650畝,全鎮森林覆蓋率在30%以上,生態資源豐富,水陸交通方便,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奇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峽谷風光,可謂十步一景,各景都有特色,是豐富的旅游資源,等待開發。它的區位優勢、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已凸現的牲畜、禽蛋、農資、木材等市場常年購銷兩旺,準備打造和開發的旅游市場、無污染的綠色產品市場、中藥材市場和勞動力資源市場更具發展潛力。因烏江流域的影響,歷史上開發較早,長期以來一直是商貿物資集散地,人們在.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