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第一篇》村情概況
[名稱來歷]連地,原名林地,又稱淋地。建村已有1000余年,宋朝時劉姓人家由中原遷來在連地置田,,始稱劉莊,又名劉厝莊,后改為“林坊”。1901年連地大火,幾乎燒毀所有房屋。建村后改為“林地”,因“林”怕火,村民擔水時,邊擔邊淋地,又稱“淋地”。民國時期改為連地,沿襲至今。
[地理位置]連地村位于建甌市區以西18公里,地處房道鎮東大門,屬房道鎮半高山片區,平均海拔約470米,東連西際村,西與七道、南科村接壤,北接徐墩鎮,南與徐地、尤墩村相鄰,204省道穿村而過,交通方便,人杰地靈,是高山片區的咽喉之地。
[人口面積]連地村土地面積12264畝,其中水田面積1233畝,旱地42畝,毛竹林5312畝,錐栗1754畝,用材林1850畝,經濟林2073畝。轄連地、張地兩個自然村,九個村民小組,433戶,人口1640人,其中漢族1636人,畬族3人,苗族1人,村民中“王姓”、“張姓”居多。
《第二篇》自然資源
[地形地貌]連地村屬武夷山脈東南麓,筆架巖山腳下。轄區內“圭峰巖山”風景秀麗,海拔705米,全村平均海拔470米左右。連地村四周環山,屬中亞熱帶雨林氣候,平均氣溫19.5℃,土壤以黃土為主,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全村生態環境良好,是閩江的源頭,林地生長茂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95%,是房道鎮森林覆蓋率先進村。
[物產資源]連地村氣候獨特、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冬筍、春白筍、毛竹、錐栗等。 “連地白筍”自古以來便是連地村知名特產,因其獨特的土質和氣候條件,“連地筍”為建甌一絕,其肉質鮮嫩、通體潔白、口感脆甜,具有“厚、甜、脆、嫩”的特色。白筍可生吃,其筍干片更佳,通體顯橙黃色,多年來連地白筍一直暢銷上海、浙江等地,
[基地建設]連地村現有各種示范基地五片:
1、國家級小流域綜合治理整治示范點;
2、福建農林大學錐栗實習基地;
3、建甌市林業局錐栗豐產示范基地;
4、建甌市毛竹林示范基地;
5、建甌市林業局金銀花水土保護種植示范基地。
《第三篇》經濟發展
[工業]全村現有竹木制品加工廠1家,年產值630萬元。燈籠廠產值200多萬元,專業合作社2家,其中連地白筍專業合作社占地面積5畝,年產值2600萬元。連地白筍交易市場占地面積3畝,合作社結算中心辦公大樓490平方米。
[農業]肉豬養殖場3家,存欄肉豬680頭,產值120萬元。農作物種植總面積3775畝,糧食作物1550畝,其中晚稻1203畝,反季節蔬菜茄子、黃瓜、花菜900余畝,西瓜120畝。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7800元。
[林業]全村年均采伐杉木人工林100余畝,年產毛竹15萬根,產值約200余萬元,年產冬筍40余萬斤,鮮筍420余萬斤,產值800余萬元。
[特產]連地村盛產“黃泥白筍”。每年春風至清明時節,省內外客商常駐連地,專門收購連地白筍販運至浙江、上海、江蘇等地,供不應求。《海峽衛視》、《金土地》等欄目曾專題報道“連地白筍”。“連地白筍”是南平市知名商標。
綠色錐栗果形獨特,玲瓏秀美,呈金黃色,口感香、甜而不膩,營養豐富,具有健胃補腎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好評。
高山蔬菜是連地村的又一個特色產品。連地村海拔高、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種植高山蔬菜,主要種植黃瓜、花菜和高山西瓜,產品銷往滬、浙等地。
《第四篇》社會事業
[教育]連地村自古以來便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美德,連地小學是房道鎮六所完小之一,容納了連地、南科、西際等行政村的學生。現有學生106人,專職教師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制義務教育率100%,學校開設英語和計算機課程,著力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入門基礎。民辦幼兒園2個,招收幼童75人,專職教師5人。
[醫療保健]現有村級衛生所2所,診療醫生3人。醫療保健衛生服務覆蓋南科、西際等村,服務村民3000余人,為高山片村民的身體健康、就近治療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方便。
[社會保障]16—59周歲以上的村民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率達90%,60周歲以上村民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率達100%。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村民達1600余人,保險率達99%。
《第五篇》基礎設施完善
[交通通訊]全村兩個自然村全部完成公路硬化,村內道路硬化達70%,完成機耕路拓寬33公里,占山地耕作通行路段的90%以上。廣播電視、電信、移動、聯通網絡覆蓋全村。10余位流通大戶通過網絡與外界及時溝通銷售的農產品平臺,為村民與外界聯系提供良好的平臺。
[水利電力]全村已實現自來水入戶,電力10千伏高壓線已入村。近年來實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毛竹山、錐栗園坡面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面積達40平方公里,完成排洪溝3公里,并設跌水30個,蓄水池40口,機耕路4公里,道路排水溝4公里,攔沙壩2座,引水渠1.4公里。
《第六篇》發展規劃
[發展戰略]連地村黨支部以現有連地白筍、錐栗、高山蔬菜、毛竹的資源優勢,重點扶持合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發展生產帶動農民致富。以連地“特色”為發展方向,促進毛竹、白筍、錐栗、高山蔬菜的規模化,以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農業基地為平臺,以合作社為規模經營為航船,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連地中心村特色品牌。
[村莊規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建設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優美、村容整潔的“幸福農村”建設示范村。制定了2012—2030年規劃。規劃期末居民點建設用地7.8公頃,人均建設面積67.5m2,通過規劃整合,把兩個自然村連為一體。堅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節約用地相結合,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的潛力,創造宜人的生活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