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10101003 | 身份證前6位:110101 |
電話號碼:010 64058949 | 郵政編碼:100010 |
隸屬政區:交道口街道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號碼:京 | |
福祥社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福祥社區
社區簡介: 福祥社區概況福祥社區居委會在2002年5月街道進行社區調整后正式成立。轄區包括原歸屬東不壓橋居委會的雨兒、東不壓橋、蓑衣、福祥四條胡同以及原屬帽兒居委會轄區的拐棒胡同,還有原屬地東居委會轄區的地東大街56~100號,87~147號及岔子、安樂堂二條胡同,共七條胡同;部分地東大街涵蓋面積約0.12平方千米,2006年5月10日東不壓橋胡同貼出玉河改造公告,于1個月內完成拆遷工作。涉及我社區700多戶居民。均已于2006年6月底先后搬走。 2006年9月雨兒胡同3、5、7號開始房屋微循環改造。現戶籍人口為2017戶,5035人(其中男性2506人,女性2529人),常住戶數為1522戶,有滿、回、蒙古、侗、藏、達斡爾、土家等七個少數民族。60歲以上老人894人,占總人口的15%。居民中殘疾人口72人, 約占總人口的1.5%。檔案在街道勞動科的下崗失業人員121人,其中再就業76人,居民中申辦低保85戶,174人。社區內有三個市級單位(無線電研究所、民航幼兒園、房修二公司)及交道口辦事處、交道口房管所、東城綜合高中等單位,還有修理自行車、美容美發、餐廳等大小商家共26個。社區內民宅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四合院建筑,文革后,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院內翻建、改建、臨建的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所剩無幾,現有雨兒13號、乙10號、福祥5號、地東大街84號等院保存完好。其余多數院內主房仍以明清建筑為主體。胡同經幾年街道的進行整治(粉刷墻面、油漆街門、改造公廁等),外觀較為整潔,街面干凈,使古都風貌重放光彩。 社區內有幾處文物古跡:如雨兒13號院是國畫大師齊白石居住過的地方,現由北京畫院使用。雨兒胡同32號門旁的影壁墻,福祥胡同25號院內有一處-廟尚存的一個大殿(殿內已住進居民),該寺廟名為“福祥寺”,福祥胡同由此得名。在東不壓橋胡同75號院南,原來的一座名為“玉河庵”的姑子廟正殿現已成為民居,但廟殿的主體(如屋頂的結構及裝飾等)仍保留原貌(常見外國游客在此拍照)。地東大街113號院內有一棟建筑是清朝的“太醫院”,房屋頂部保存較好,木質梁、柱十分粗大,屋前兩棵古松高大挺拔。另外,清明時期的“兵將局”原址在地東大街125~133號一帶。修建在明清時代的“御河”北段河道是從現今的后門橋經東不壓橋胡同西(現東不壓橋菜市場附近)從原“玉河庵”西側向南經東板橋至北河沿。此段河道在1953年被填平。社區內有羅榮桓元帥、粟裕大將的舊居,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琪的宅邸。在蓑衣胡同2號一處較大的宅院內,居住著末代皇帝溥儀的胞弟溥任(又名金友之)先生及夫人,金老系北京文史館館員、市政協委員。 社區內治安狀況較好,民風樸實,鄰里間和睦相處,絕大多數居民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如冬季鏟冰掃雪,能自愿參加。鄰里間發生緊急事件(生病等)能熱心相助。居委會一直注重對提高居民素質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尤其是注意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引導居民正確認識、理解下崗失業, 從黨和政府對困難群體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方面去體會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再反思個人應如何愛國,如何替國家排憂解難,樹立新的就業觀念,積極再就業。我們的愿望是使居民群眾與政府和諧,大家同心協力,建設好社區、首都、國家。教育、啟發居民在享有自己權利的同時,還要進公民應盡的義務。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提高居民群眾的全面素質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但這是搞好社區各項工作的基礎,我們一定實實在在堅持下去。 福祥社區居委會 2007年2月
社區所轄范圍: 福祥社區管轄范圍 地安門東大街 87號—145號 56 號—100號福祥胡同 1號—23號 2號、4號、10號蓑衣胡同 3號—33號 2號—14號東不壓橋胡同 28號、41號拐棒胡同 2號、4號、6號、8號 雨兒胡同 1號—33號 2號—32號安樂堂胡同 1號—15號 4號—22號岔子胡同 1號—23號 2號—6號
全國與福祥社區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