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甘州區沙井鎮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620702103 | 身份證前6位:620702 |
長途區號:0936 | 郵政編碼:734000 |
隸屬政區:甘州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號碼:甘G | 轄區面積:189km2 |
人口數量:約4萬人 | 人口密度:212人/km2 |
沙井鎮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地處祁連山下,黑河之濱的金張掖物產豐富,人杰地靈,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而她的西大門 美麗富饒的沙井鎮宛如河西走廊上一顆閃亮的明珠,更加顯得雄奇俊秀、光耀奪目。綠樹掩映的田野、四通八達的鎮村道路、氣勢恢宏的產業龍頭,一座新型的現代化小城鎮正在崛起……
近年來,沙井鎮黨委、政府以-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搶抓道路建設、小康建設兩大機遇,實施項目帶動、訂單富民、畜牧強鎮、科教興鎮四大戰略,走好訂單富鎮、畜牧強鎮、項目興鎮、商貿活鎮、綜治穩鎮五條路子,重點突出發展抓項目、增收抓調整、致富抓養殖、環境抓基礎、干部抓作風、保障抓黨建六個抓子,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做強草畜、制種、林果三大主導產業,壯大優質小麥、種子繁育、花卉蔬菜、畜禽養殖、優質牧草、品牌紅棗六個基地,抓好集鎮建設、中小學危房改造、道路建設、節水工程、小康住宅建設、養殖專業社建設、生態家園示范點、招商引資等八項建設。使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區位優勢明顯,物產競風流。沙井鎮位于甘州區城西28公里處,現轄28個行政村和兩個農林場,240個生產合作社,35個黨支部,1500名黨員,土地面積1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萬畝,總人口4萬人。國道312線、G45線高速公路、蘭新鐵路橫貫全境,四縱兩橫一環繞的鎮村主干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交通十分便利。境內水土光照資源豐富,發展高效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效制種吸引了省內外數十家大型企業安家落戶。西瓜、黃豆、紅棗等農副特產品久負盛名,譽滿甘州。牛羊肥壯、水草豐茂,萬畝優質牧草基地受到了具有中國草王之稱的成都大業公司的青睞。 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0000萬元,鄉鎮企業完成10032萬元,財政收入達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80元,全鎮綜合勢力逐年增強,快步向寬裕型小康社會邁進。
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定單農業抓增收。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立足傳統農業大鎮的基本鎮情,以種植業抓高效、林果業抓改造、草畜業抓規模、科技推廣抓引進為重點,反彈琵琶,主攻品牌農業,依托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按照強龍頭壯基地的發展思路,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制種、林果、草畜三大支柱產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在種植業上,積極與遼寧東亞、北京德農、玉源種業、臺灣東方等規模大、實力強的制種單位合作,發展訂單農業。全鎮制種面積達到12萬畝,其中玉米制種11萬畝,蔬菜制種1萬畝,戶均 15.5畝,人均3.5畝,制種面積占到了全區制種面積的三分之一,成為甘州區名符其實的制種第一大鎮。農民80%的收入來自制種,制種產業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種植糧油等經濟作物4萬畝,林果和優質牧草3萬畝,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
在草畜業上,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思路,以農業部耐旱苜蓿原種生產基地和成都大業張掖分公司草產品加工生產線為龍頭,建成了萬畝優質牧草基地,帶動全鎮發展養殖大戶1986戶,建成規模養殖示范點29個。生豬飼養量達8萬頭,牛飼養量達5萬頭,羊飼養量達8萬只,雞飼養量達到100萬只。
在林果業上,按照發展特色,創新林網,促進節水的思路,全鎮80% 的村完成了復合農田林網改造項目,建成全省農田林網改造示范點;投資300萬元建成了1500畝高效節水釀酒葡萄生產基地;結合退耕還林還草的有利時機,2002年新植優質紅棗5300畝,使全鎮紅棗面積累計達到25000畝,特色產業更具活力。
在二三產業發展上,堅持以農促市,以市興農的思路,不斷壯大農產品流通隊伍,各類農產品的組織和販運大戶已發展到348個,個體協會5個,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商貿活鎮增后勁
近年來,該鎮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和區位優勢,按照三產活鎮、建鎮促農的發展思路,把小城鎮建設定位為特色產業型小城鎮,與現代農業高效示范園建設連為一體,使小城鎮逐步成為甘州區與臨澤縣農村經濟和城市經濟的結合點。全鎮各類商業門點已達370家,私營、集體企業257家,從業人員5800多人,二、三產業收入達5678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26%。2003年規劃開發了鎮集貿中心市場,為農民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建小康住宅5000多戶,占總農戶的52%,小城鎮道路硬化率達到10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樹立經營城鎮理念,采取啟動民間資本,以商招商等辦法,籌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兩座商貿綜合樓、衛生院門診樓、中學學生住宅樓、教學樓、綜合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小城鎮發展的后勁。2004年,該鎮被列入第二批500家國家級重點建設小城鎮的行列。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科教興鎮促開發。近年來,該鎮搶抓機遇,主動出擊,積極爭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投資新打灌溉機井 330眼,三年累計襯砌高標準渠道 200 公里,農渠以上的渠道全部實現了高標準襯砌,發展噴灌、滴灌、滲灌 2000畝,鋪設低壓軟管80多公里,改造中低產田5000畝,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鋪油罩面村社道路300公里,建成綠色通道80多公里。今年計劃在鎮區完成集中供水、供暖的工程;圍繞農業經濟開發區修建環鎮公里8公里,架設50張太陽能路燈,逐步建成餐飲服務一條街、農民世紀公寓和農科教培訓中心;新建占地20畝的農畜產品交易市場1個,規范市場秩序,繁榮活躍鎮村經濟,構建產業型小城鎮。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筑巢引鳳求發展。該鎮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起雙贏的理念,完善項目建設激勵機制,依托資源優勢,挖掘產業優勢,發揮特色優勢,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干事創業環境,以最優惠的條件招商引資,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2001年與濱河集團聯姻,投資350萬元建成千畝釀酒葡萄基地;引進農業部計劃總投資1.5億元,占地2000畝的全國大型牧草種籽生產基地項目;2002年成功引進成都大業國際投資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建成投資4000萬元年產10萬噸草粉加工生產線項目;遼寧東亞種子公司投資1000萬元年加工2.5萬噸的種子加工生產線;建成了臺灣東方種子公司投資500萬元、占地面積100畝的蔬菜、花卉實驗基地;河南金博士種業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占地面積70畝的張掖加工中心;省種子公司投資1000萬元,占地120畝的張掖加工中心等骨干企業。2003引進國家氣象局投資4400萬元,占地面積1000多畝的多普勒雷達站建設項目,至目前,累計引資達2億多元。這些項目的引進不僅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對市區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2005年被市區推薦為唯一的創建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和全省鄉鎮企業示范區鄉鎮。
沙井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省、市、區各級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鼓勵。原省委-宋照肅、省長陸浩等中央、省、市領導先后多次到該鎮,對項目建設工程進行檢查指導, 2003年6月原省委-宋照肅同志在該鎮親自主持召開了雙培雙帶座談會,當地干部群眾備受鼓舞。該鎮黨委、政府先后被原張掖地委、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好先進鄉鎮黨委、六好紅旗鄉鎮黨委營造發展環境先進集體、項目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如今,沙井發展了,但4萬人民群眾勇于進取,鑄就輝煌的追求沒有變;如今,沙井富裕了,但鎮黨委、鎮政府心系百姓,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這顆絲路明珠正踏著時代強勁的鼓點,和著改革開放的樂章,迎著時代的朝陽奮力前行。
全國與沙井鎮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沙井鎮區劃
620702103200 220 五個墩村
620702103201 220 上游村
620702103202 220 九閘村
620702103203 220 寺兒溝村
620702103204 220 水磨灣村
620702103205 220 下利溝村
620702103206 220 東四號村
620702103207 220 南灣村
620702103208 121 沙井村
620702103209 220 南溝村
620702103210 220 先鋒村
620702103211 220 新民村
620702103212 220 古城村
620702103213 220 小閘村
620702103214 220 三號村
620702103215 220 嘹馬墩村
620702103216 220 民興村
620702103217 220 柳樹寨村
620702103218 220 西六村
620702103219 220 小河村
620702103220 220 西二村
620702103221 220 梁家堡村
620702103222 220 壩廟村
620702103223 220 東溝村
620702103224 220 東三村
620702103225 220 東五村
620702103226 220 興隆村
620702103227 220 雙墩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