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qū)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qū)的人口數(shù)量、區(qū)域面積、郵編區(qū)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qū)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lián)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qū)信息。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東灣村系連江縣馬鼻鎮(zhèn)第三大行政 村,位于馬鼻鎮(zhèn)西北部,全鎮(zhèn)最大的河流繞村而過。東臨莊邊,距馬鼻鎮(zhèn)政府三公里;西依橫山,距長龍真茹四公里;南與透堡鎮(zhèn)隔馬透平原遙遙相望;北靠坪崗山,是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村落與居民】東灣村村落分散,由東川、灣頭、琯塘、鯉溪四個自然村組成,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村委會設在東川村。全村現(xiàn)人口3700多人,982戶,30個村民小組,水田面積1200多畝,山場面積6000多畝。 、
【歷史人文】東灣村以林、陳兩姓為主,鯉溪自然村有部分雷、鐘姓氏畬族少數(shù)民族。其中東川、灣頭林氏遠祖世系出自唐河南光州,固始孫子季之亂,避地入閩,歷經八百余載,二二十九世,現(xiàn)繁衍二千多人。珀塘自然村以金沙陳為主,人口七百多人。
東灣村地靈人杰,人才輩出。歷史名人有清朝光緒年間的武 探花林培基;江蘇吳江縣知縣林仕果;現(xiàn)代名人著名企業(yè)家旅美華僑閩發(fā)集團董事長林尚德是連江大慈善家,捐資六仟多萬籌建馬鼻尚德中學。在職干部有:原福州市倉山區(qū)法院院長林居華、福建省組織部綜合處處級干部林文,連江縣政府辦公室副主室陳惠玲、連江縣水產局副科級干部林位瑯、寧德市農業(yè)局副局級干部林上槐。
至今為止,東灣村還培養(yǎng)了一百多位大學生,其中進入名校學習的北京清華大學的林世云、鐘亮,浙江大學的陳欣欣,上海交通大學的林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林星等。
【歷史古跡與建筑景觀】
東川[報國寺]:在老爹墓山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荔枝蔥蔥郁郁環(huán)繞殿字,風景幽雅。寺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寧二年(1068年),當時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大悲樓等13座殿字梵宮和數(shù)十間僧舍,規(guī)模宏偉,梵字莊嚴,是縣內…一大叢林。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清咸豐九年(1859年)兩次重修時只余下大雄寶殿及齋堂、宿舍等十多間殿字。“二.三”革命時期,曾為革0據地。1958年被畜牧場和五保戶占用。1985年重修,重塑佛像,現(xiàn)有大雄寶殿、三圣殿、天王殿、觀音殿、齋堂宿舍等十三間。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佛,殿宇大廳有六根高4米,圍1.88米的工整大石柱。
東川[保福寺]: 座落于東川自然村,西距報國寺300米,坐西朝東,寺院周圍荔枝樹環(huán)繞,風景幽靜。寺始建于宋乾德四年(966年),清光緒五年(1879年)重建殿宇四周圍墻。大殿單層木結構,六殿五間,硬山屋頂,八根石柱支撐大廳,仿古建筑,有大殿、宿舍、廂房等十一間,1985年重塑佛像。2005年2月進行重建、擴建、新建天王殿、大雄寶殿、泰山殿,并藿塑佛像。
[東川林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建筑面積1 000多平方米,歷史人物清光緒年間武探花林培基。
[東川林氏支祠]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
[東川大禮堂]又稱大王宮,始建于1962年,1992年進行重建,正面混凝土結構三層大樓,是村委會辦公場所,大廳前面為戲臺,中間能容納一千多人看戲,后面為大王宮,塑有大王、臨水奶等神像。
[灣頭林氏支祠]建于清朝,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歷史人物清朝江蘇吳江縣知縣林仕果。
[灣頭陳氏宗祠]建于清朝,占地面積800多平米方。
[灣頭宮]2000年修建,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
[青云寺]位于灣頭村西邊,2001年重建,占地面積二千多平方米。
[鯉溪陳氏宗祠]建于清朝末年,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
[鯉溪鐘氏宗祠]2003年8月興建,占‘地面積400平方米。
[仙蹤寺]位于鯉溪水庫西邊,后唐同光間,陳正家為明崇禎八年諸生重建,終隱其中作檀越主人邑乘詳其事。清咸豐七年
(1857年)寺火,清同治二年(1863年)合族斥金重建。鯉溪仙
蹤寺,原系陳玉嶼公檀越其寺六扇五間,清乾隆壬子年(1792
年)寺被風雨損壞,住僧求銀購瓦翻蓋,陳玉嶼曾孫明芝、明立等再修。
[鯉溪古橋]當?shù)厝朔Q保安橋,位于鯉溪自然村口,始建不
明。橋欄刻銘之為“大明弘光乙春正月初”,即清順治二年重建。
南北走向,花崗石砌建,條石直鋪,雙孔,長16.5米,寬3.4米,高4米。
全國與東灣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