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大田縣前坪鄉下坑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425209 | 身份證前6位:350425 |
長途區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隸屬政區:前坪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G | |
下坑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下坑村系三明市大田縣前坪鄉第一大行政村,位于大田縣的北部,西與均溪鎮接壤、東與湖美交界、南與上地村相鄰。離前坪鄉人民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縣城19公里。共有2個自然村,分別為前洋自然村、后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244戶,1002人。土地總面積7460畝,森林面積5515畝,綠地面積135畝,主要種植生姜、水稻、辣椒、木薯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擁有豐富的森林和礦資源。
下坑村是典型的山區村,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2004年引進了大田縣廣福礦業有限公司和大田縣前坪鄉下坑村鐵礦酒埕曲礦點,2005年擴建廣二生產線,總投資二千多萬元,解決部分勞動力出路,提高村民人均收入,村財年收入15萬元。全村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業,特別生姜和辣椒的種植為村民帶來可觀的額外收入,2011年村民年人均純收入8719元。強化環保意識,狠抓造林綠化,至2012年12月底,完成造林874畝,全村綠化率進一步提高。生態綠化覆蓋率68.4%。通過入戶問卷調查,村民對村域內的環境滿意率高達93.18%。
近幾年來,我村認真貫徹鄉黨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大力推廣無公害生態農業,特別是生姜,按照無公害的標準做好質量監控;認真清理田間農作物秸桿等廢棄物,統一回收,集中處理,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率達96.8%,農藥化肥平均施用量控制在257公斤/公頃以下,生態農業建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加強支部陣地的建設。投資128萬元完成村部改建;投資15.3萬元平整和硬化體育活動中心500平方米、2010年災后重建砌護坡600立方米、河堤建設、修復水泥路面硬化300平方米、建設籃球場;投資31.2萬元新建坑里至車碓板970米道路,投資7.5萬元建設村內機耕路6公里;投資12.42萬元進行環村道的路燈建設。同時加強了村衛生室和計生服務室建設,使其達到了創建衛生示范村室建設標準和計生服務室標準,為廣大村民身體健康提供基礎保障。優環境,美家園,建立了垃圾處理點,使我村村容整潔,鄉風文明;實行了殯葬改革,女兒能上族譜,實行了民族決策建立了一事一議制度,實施民主管理,實行村務公開,建合理財小組,使基層組織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
同時我村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一是發展特色農業。充分發揮高山自然優勢和土地資源,大力發展生姜、辣椒、木薯等特色農業產業,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深受廣大農民歡迎和喜愛,開拓了農民致富新路。二是發展循環經濟。全方位開發農業循環經濟。大力發展畜牧業,實現糧食過腹增值,畜禽糞便綜合利用。形成農業飼料、畜牧養殖、畜禽糞便還地、秸桿還田等生態鏈形式,搞好資源的再生和利用,保護好自然環境。推廣使用有機肥、農家肥和秸稈還田等技術;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理化綜合病蟲害防治技術,廣泛宣傳使用高農殘和禁用農藥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三是合理利用資源。保護森林資源,村域內無亂砍濫伐現象、實現了村內大于25度坡地零開墾。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無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污染現象發生。
按照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設生態型新農村為目標,結合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整治,加大力度治理違章搭蓋。轄區內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覆蓋率達95.8%。在村中心處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水沖式清潔公廁兩座,推行門前衛生“三包”責任制,為家家戶戶配置了垃圾桶(池)24個,并長期聘請衛生保潔員1人,制定了村衛生管理制度,村運輸,鄉統一處理,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實現生活垃圾清理率100%,無害化處理率100%,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觀。
全國與下坑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