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市東坑鎮彭屋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41900109 | 身份證前6位:441900 |
長途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000 |
隸屬政區:東坑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粵S | |
彭屋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彭屬原名馬坑,位于東坑鎮西北部的琥珀山(又名馬坑山)腳下。彭姓開基,始祖彭 應春號云溪在鄉科試中舉后被凋往廣東南雄縣任教諭,百至嘉定十三年(1220)致仕南雄珠璣巷。后在宋理宗紹定年(1228)遷到琥珀坑(又稱馬坑)拓基,到2005年已傳至29代。因村向馬坑山而名馬坑,后以姓氏命名。村中的彭氏大宗祠和亭崗廟,均在東坑享有盛名。
民國37年(1948)屬橫新鄉第14、1 5二保。第14保共11甲,111戶,392人,其中男192人,女200人;第15保共8甲,78戶,311人,其中男165人,女146人。1961年屬東坑公社,全大隊991人。
彭尾村下設大圍、亭崗、莊寮3個村民小組,2002年有土地約2820畝,其中農田保護區面積308畝,可耕面積800多畝(包括500多畝水田)。收耕時主產水稻、蔬菜為主,盛產花生、甘蔗、橙柑、芒果等。
建國前,彭屋村曾一度建有大大小小的磚瓦窯數十座。1988年,彭屋村還投入100萬元建成亭崗磚廠。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幾百萬元的收入。直至2000年7月5 日,為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才將其爆破拆除。
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彭屋村面貌煥然一新。全村共修建連接寮步、橫瀝水泥道路4500米,交通四通八達;重修了彭屋小學,將其改為彭屋幼兒同;還投入巨資興建亭崗停車場、銀都影劇院、銀都綜合市場、商業步行街、醫療服務站等基礎配套設施。
2005年,彭屋村土地面積2.3平方公里,總人口數3487人,其中戶籍人口1884人,外來暫住人口1603人,戶籍人口從業人數904人,村工業結構以“三來一補”企業為主,行業涉及紙品、木器、塑料、五金等,有中小企業10多家,較大的峰達廠、新聯紙品廠、協興廠、佳藝廠等,工業總產值1201萬元。肉類總產量400噸,可支配收人228萬元,資產總額2497萬元,負債總額1378萬元,資產負債率55.2%,農村人均純收人8705元。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