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鳳凰觀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20506108 | 身份證前6位:420506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隸屬政區:鴉鵲嶺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鄂E | |
鳳凰觀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鳳凰觀村位于鴉鵲嶺鎮北部,北與當陽市的金塔村交界,南與田畈村毗鄰,東與當陽陳咀村交界,西與海云村接壤。地域地貌屬丘陵為主,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降水量不足500㎜,新中國建立前,鳳凰觀村為宜昌縣龍泉區天豐鄉第二保、第三保,下轄15個甲。新中國建立后,廢除保甲制,第二保成立為段咀村,第三保成立為天峰村。1955年冬季組建5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秋季合并為富裕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海云二分社,1958年9月為海云大隊(管理區)2、3生產隊(中隊),1961年4月后改為海云公社段咀大隊和天峰大隊。1984年9月更名為段咀村和天峰村,2003年3月村級規模調整,兩村合并,成立鳳凰觀村,由17個村民小組合并為5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距鎮政府3.8KM。全村版土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60畝(其中水田2526畝,旱地334畝),經濟林木2100畝(其中柑桔1900畝),總戶數626戶,總人口2020人(其中男1100人,女920人),人口出生率3‰左右。2005年糧食總產2000噸,油料總產500噸,生豬出欄11000頭,柑桔總產3000噸,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500萬元。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按照“樹立理念、克難奮進,夯實產業、加快調整,增創收入、營造環境,構建和諧、建設新農村”的指導思想,帶領村民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全村以柑桔、生豬為主導產業為村民奔小康夯實了堅實的基礎,加快了村民奔小康的步伐,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村支部、村委會曾多次被評為鎮特等先進單位、先進集體。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屬糧油生產大村,隨著農村經濟體制 的改革,市場經濟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形成了以柑桔、生豬為主體的農民創收的主導產業,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柑桔于70年代落戶,由期初60畝發展到2500畝,總產已突破3000噸,品種以溫州蜜柑、碰柑為主,柑農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糧食生產在提高單產、品質上狠下功夫;生豬生產歷史悠久,涌現了一大批專業戶;“豬-柑-魚”的經營模式、效益顯著。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村級主干公路全面硬化達到了11.1公里,組級接線道全面鋪石,達到了晴雨通車,創造了良好的交通環境。農業用水條件逐年提高,全村共有蓄水堰250口,引水主渠5條,近15000米,修建U槽近3000米;攔水壩6座,小二型水庫2座,共計容水量50萬立方米。全村電力設施建于是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現有村級高壓線2條6000米,變壓器6臺,低壓線近50條30000米,戶戶通電,村民生產、生活用電有保障。村民熱愛科學,科技致富熱情不斷高漲,柑桔、生豬品改力度不斷增強,傳統的水稻種植被軟盤育秧所取代,大量的富余勞力外出務工經商,全村外出務工人員近500人,年創收入近400萬元。
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為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全村規劃2個居民點,全村95%以上農戶住上了磚木結構的樓房、平房,98%的家庭安裝電話或購買了手機,戶平一輛摩托車和一臺彩電。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100%,小學畢業生全部進入初中學習,村民受教育年限由1979年的6年提高到10年,村辦起了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文化娛樂活動室,群眾性的文體活動每年都以重大節日為契機,內容豐富、多彩。按照一村一室的要求,成立了村衛生室,村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各項指標名列全鎮之首。無計劃外生育,“三查”服務工作達90%。社會保障工作狠抓落實,每年對全村的特困戶、村拿出資金給予照顧。積極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截止2005年全村共創建“十星級文明戶”35戶,“五好家庭”125戶,“好媳婦”50個,“好妯娌”30對,“好鄰居”70對。
村“兩委”班子成員:熊 文 村支部書記兼主任
李 明 村支部委員
陳廷舉 村財經委員
李家財 村治保調解委員
李光玉 村婦女計生委員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