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夏津縣銀城街道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427001 | 身份證前6位:371427 |
長途區號:0534 | 郵政編碼:253200 |
隸屬政區:夏津縣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魯N | 轄區面積:87km2 |
人口數量:約8萬人 | 人口密度:920人/km2 |
銀城街道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山東省夏津縣銀城街道,位于縣城東部及城區周圍。2005年銀城街道成立,面積87平方千米。轄12社區、13村、12394戶、71344人。
銀城街道位于縣城東部及城區周圍,東西長15千米,南北寬9千米。南鄰南城鎮,北靠開發區,東接東李官屯、香趙莊鎮,西接宋樓鎮。2005年銀城街道成立時,轄51個村,面積87.1平方千米。人口8萬人。2007年5月,所轄唐堤、楊堤、李劉莊劃歸北城街道。2009年,銀城街道轄48個村(2009年合村并建后轄12社區、13村)、12394戶、71344人,耕地3160公頃,面積87平方千米。-青銀高速、德商路、315省道交叉貫通鎮境,交通便利。
-
建制沿革
漢初置鄃縣,曾為田蚡食邑;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封大將馬武為鄃城侯。明時屬順化鄉、坊廓里(又稱土民里)。清代光緒之前屬順化鄉順一(亦稱坊順)。光緒二十一年(1895)屬“恭”字團。宣統二年(1910)屬“公”字“公果鄉”。民國時屬第一區第一里。1945年9月,屬第一區。1950年4月屬第六區。1956年11月屬城關鄉。1958年屬城關公社。1984年4月,改稱夏津鎮,后又改稱銀城鎮,2005年6月改稱銀城街道。
-
歷史事件
夏津縣舊稱“鄃”,西漢時曾為漢景帝王皇后之弟,武安侯田蚡食邑。因“鄃”地處黃河以北,沒罹水患,他竭力反對治黃,使黃河廢治達20年之久。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年),光武帝劉秀曾封大將馬武為鄃城侯。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曾以夏津為其糧秣轉輸地。據清乾隆本《夏津縣志》載:“(夏津)土城周圍七里,世傳隋竇建德轉輸之處!睋䝼,唐武德二年(619年)春,竇建德農民軍與隋軍大將宇文化及大戰于聊城,竇建德因以夏津為部隊休整和輜重轉輸之地而大勝隋軍,且擒獲隋將宇文化及。
明嘉靖年間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栗祁,籍銀城街道栗莊村,曾任徽州府推官及南京戶部主事。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任推官時曾奉南京御史林潤之命,緝拿嚴嵩黨羽林文龍。栗祁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輕徭平賦,廢除苛條,勸事農!保H得百姓擁戴。后擢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卒后歸葬于本籍。
全國與銀城街道同名的有:全國與銀城街道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銀城街道區劃
371427001001 122 東董吳社區
371427001002 122 隋韓梁社區
371427001003 122 騰莊社區
371427001004 121 王栗社區
371427001005 122 苑王社區
371427001006 220 淡官屯社區
371427001007 220 四聯社區
371427001008 220 八里馮社區
371427001009 220 雙冉社區
371427001010 220 孟王社區
371427001011 220 三義社區
371427001012 220 前馬社區
371427001202 121 西關村
371427001203 122 南關村
371427001204 122 北關村
371427001205 122 南屯子村
371427001206 122 塔坡村
371427001220 122 五里莊村
371427001221 122 代莊村
371427001225 220 楊堤村
371427001226 220 唐堤村
371427001227 220 李劉莊村
371427001228 122 郭寨村
371427001235 220 李集村
371427001236 220 許集村
371427001241 220 十里廟村
371427001248 220 后趙莊村
371427001249 220 十五里鋪村